十二、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和历史发展过程,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三难困境”
即在
资本自由流动、
汇率稳定和
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者。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
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IMF规定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如果发生波动,
波动范围不超过平价的正负1%。
4)IMF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5)
废除外汇管制。IMF协定第八条规定各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账户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
3、牙买加协议
1)浮动汇率合法化
会员国可自由选择任何汇率制度,但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应受IMF的监督,并与IMF协商。
2)黄金非货币化
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各会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场价格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会员国相互之间,以及会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义务。
3)提高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修订SDR的有关条款,使SDR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以出售黄金所得收益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以解决他们的国际收支的困难。
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4、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制度安排、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三个方面。
除了以上三方面基本内容之外,在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往往还需要有某种力量影响和调节国际储备货币的流动,或监督、协调各参加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
5、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国际货币制度可以从储备资产的保有形式和汇率制度的形态两个角度进行区分。根据储备资产的保有形式,国际货币制度可分为: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信用本位制度。
分类 |
细分 |
内容 |
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 |
金本位制度 |
只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或国际本位货币 |
金汇兑本位制度 |
同时以黄金和自由兑换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 |
信用本位制度 |
只以外汇(如美元和英镑等)作为国际储备资产而与黄金无直接联系 |
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制度 |
|
浮动汇率制度 |
|
6、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1)国际金本位制度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英国作为世界最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821年前后在国内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但只有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度,还形不成国际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当世界上主要的西方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度后,国际金本位制度即自动形成。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市召开国际金融会议,商讨重建国际货币秩序。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47年正式生效。
特里芬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各国中央银行对美元储备的需求也必然增长,美元储备的供应是有保障的,它可以通过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满足。但是没有同样可靠的机制保障黄金的供应,黄金的供应由采金技术和黄金矿藏等外生变量决定。于是不可避免地,美国迟早会处于一种困难的境地。
如果它满足美元储备需求的增长,其美元对外负债必然增加,然而黄金储备却增加不了。从而美元负债对黄金的比率必然提高。这会逐渐导致对美国保证美元兑换黄金的信心丧失。
并且,外国中央银行预期到美国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崩溃,会不断要求美元兑换黄金,从而加速体制的崩溃。反之,如果要避免这种不可避免的崩溃,美国拒绝满足不断增长的美元需求,从而不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那么世界经济会因缺少美元储备而陷入通货紧缩。
于是形成著名的“二律悖反”。
(3)牙买加协议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达成《牙买加协议》,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是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这种制度实际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