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财政与税收
一、政府与市场、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的分类、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财政补贴、税收支出、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掌握)。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原则、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掌握)。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的概念、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熟悉)。
(一)政府与市场、财政概念、财政职能
1、财政概念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2、财政职能
(1)
资源配置职能: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2)
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3)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预算政策;
“自动稳定器”功能(累进所得税制度、失业救济保险制度等)
洛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茨曲线可以计算得到基尼系数,其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系数处于0.3-0.4之间视为合理区间)
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接近0.5,收入差距较大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财政补贴、税收支出、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1、财政支出的分类
分类标准 |
明细 |
财政功能性质(又称国家职能) |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
支出用途-静态 |
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
支出用途-动态的再生产 |
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
经济性质 |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
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
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职能分类法、经济分类法 |
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为税收;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既有税收又有国债。
2、社会消费性支出
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社会消费性支出是
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
不形成任何资产,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在国家财政支出项目中,
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科教文卫费、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
3、政府投资
社会总投资总是可以分为
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也叫
财政投资,
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
4、投资的乘数作用、收入的加速系数
投资的
乘数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
收入增长的倍数,
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同边际储蓄倾向负相关。
收入的加速系数是指,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
投资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5、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
有间接调控和直接调控两种方式。间接调控就是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方向、结构和规模;直接调控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功能:一是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总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一致;二是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6、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政府应投资于
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不仅是
直接创造,还有
间接影响。
7、财政补贴
(1)财政补贴是一种
转移性财政支出,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可以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性支出,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影响。
财政补贴主要有物价补贴(又称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分类标准 |
明细 |
与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 |
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消费环节补贴 |
是否明确安排之处 |
明补、暗补 |
接受主体 |
企业补贴、居民补贴 |
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对生产的补贴、对消费的补贴 |
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 |
实物补贴、现金补贴 |
(2)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财政补贴可以
改变需求结构、财政补贴可以
改变供给结构、财政补贴可以
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财政补贴应当与经济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不发达,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市场经济发达,纠正市场缺陷。
(3)
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有效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消除财政投资的排挤效应;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4)改革财政补贴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总量上,
减少财政补贴项目,压缩财政补贴规模;在结构上,
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
8、税收支出
(1)
税收支出是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以分为,
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2)税收支出的形式:
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即亏损弥补)、加速折旧、退税。
(3)税收支出的类型
(a)
照顾性税式支出――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其目的在于扶植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以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保持基本均衡。
(b)
刺激性税式支出――是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等,发挥税收的调节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