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呗网 > 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 > 考点精华 >

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第五节 财政与税收(2)

蚂蚁考呗网     [ 2016-09-13 ]   点击次数:

(4)税收支出的条件
是通过税收制度的安排实现的财政援助支出;要由税收制度中彼此区别、相互背离的两类条款之间的差距所构成;必须有明确的社会经济政策目的。
9、财政收入构成
(1)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是指预算内收入,包括: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等。在财政收入之外,还存在预算外收入,主要有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以上都是属于财政性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制度外收入(乱收费等)
(2)财政收入分类
(a)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和其它收入
其它收入:规费收入、事业收入、外事服务收入、国有资产管理收入、罚没收入
(b)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按所有制结构分类:国有、集体、私人、合资、外资、股份制
按部门分类: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
(c)按价值构成分类:来自C的部分、来自V的部分、来自M的部分
(d)按管理权限分类: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3)税收与收费的差异
(a)用途不同。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无直接关系,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主体差异。税收是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预算内外差异。税收必须纳入预算内,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
(d)法制性、规范性差异。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而收费较弱。
(4)收费的特殊作用
(a)弥补市场失灵;
(b)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10、预算外资金分析
(1)预算外资金含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范围:
(a)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资金、附加收入)和凭借政府职权筹集的资金等;
(b)按照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c)按照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筹集或以政府信誉建立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资金、附加收入);
(d)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
(3)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
(f)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3)现状:a、预算外资增长过快;b、预算外资金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金的严重分散;c、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部分增长较快;d、由于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生产资金为消费基金,化公为私等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
(4)管理:a、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b、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c、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d、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e、严格规范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5)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
税费改革: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6)认识:a、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收费”同时并举,税收和收费是财政收入的两种形式,是不能相互替代的;b、税费改革应从中央各部门做起;c、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
(三)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原则、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1、我国税制的分类:
类别 内容
流转税类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资源税类 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特定目税类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增收)、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
财产和行为税类 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2、中央税、地方税
中央税 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共享税 增值税(不含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地方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筵席税、除证券交易外的其他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资源税
注:因此,营改增的目的就是把地方税的营业税尽可能变成共享税。
①国内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25%
②营业税: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它归地方政府。
企业所得税和涉外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海洋石油企业集中交纳的归中央,其它的6:4)
④个人所得税:(除存款利息所得)为中央60%、地方40%
⑤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交纳的归中央政府、其它归地方
⑥城建税: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归中央政府、其它归地方
⑦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94%归中央、6%归地方,其它印花税都归地方
3、税收原则
A、公平类税收原则
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B、效率类税收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税收的制度原则)
4、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有前转和后转、其他转嫁三种方式
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是有税负转移引起的;
(2)税负转嫁是个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在分配,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3)税负转移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税收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四)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的概念、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1、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A、财政平衡是指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存在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结余,支大于收有逆差,收支相等。其中预算逆差是常态。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静态平衡(不考虑时间因素),动态平衡(考虑时间因素);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