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合”的教材体系是由一组“证书教材”和“综合实训教材”组成,此类教材既是课堂教学用书,又是考试用书,具有两种教材的各自特征。例如,原“双证书”教材中,我们对其功能的描述如图3所示,具体经验介绍如下。
图3 “课证融合”教材的功能图(以“双证书”教材为例介绍)
一是作为教学用书,“课证融合”教材的开发是以专业为单位,教材选题名称和内容根据教育部部颁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和“主要教学要求”确定。二是作为考试用书,教材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要求。例如,可以考虑对于首选和次选证书,教材内容应覆盖全部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对于备选证书,教材内容应覆盖全部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
(二)进行“课证融合”教材规范化开发
“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内容多、关注点多、技术路线复杂,必须要开发专门的技术规范体系。“技术规范”是标准文件的一种形式,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它可以是一项标准(即技术标准)、一项标准的一部分或一项标准的独立部分。其强制性弱于标准[5]。其要点为:一是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细化证书培养目标;二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证书课程;三是根据“课证融合”的理念,编制“课证融合”课程实施规范;四是结合职场工作实际,开发“课证融合综合实训课程”;五是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建设“课证融合”课程标准;六是根据职业逻辑和职教特点,组织编写“课证融合”教材;七是做好试题开发组织和考务服务,为“两考合一”做好技术保障。“课证融合”教材规范化开发的主要步骤如图4所示。
图4 “课证融合”教材规范化开发的主要步骤图(以“双证书”教材为例)
(三)“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标准文档
在调查研究、归纳有关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课程开发的文档模板,可供职业院校在实施“课证融合”课程教学时使用。
一是《职业学校****专业“课证融合”课程实施规范》编制模板。“专业教学标准”的下位教学文件,是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施“双证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范围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介、“证书课程”简介、“综合实训课程”简介、职业技能评价成绩计算办法、学业成绩计算办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请程序、专业教学条件准备、综合实训课程考试考场准备等。
二是《“证书课程”标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编制模板。对“课证融合”课程、“课证融合”综合实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进行规定,是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
(四)抓好作者培训答疑工作
“课证融合”教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教材开发做到有条不紊、齐头并进、效率最优,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培训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统一思想、树立共同目标愿景、克服困难、自觉树立质量意识。课题组在“双证书”课程开发实践中,重点进行的培训有:一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二是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规程和解读分析方法;三是职业技能标准课程化转化的主要技术;四是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编写;五是典型工作任务的构建。
(五)做好考务服务工作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关键问题之一。培训评价组织要积极探索“一标多纲、各具特色”的考核评价模式(即同一职业标准、同一专业教学标准,多个版本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规范),考核内容要覆盖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而在实际执行中,如何将培训评价机构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相关课程教学考试合并进行或统筹安排,是关键问题。“课证融合”教材应为融合两考提供支持,并且要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题库在内容上实现一致和联动。为此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