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呗网 >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考点精华 >

2017年银行管理考点讲义: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

蚂蚁考呗网     [ 2017-03-30 ]   点击次数:
第一节 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

    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是一个常用而宽泛的词汇。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

  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所谓“全面”,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
    在具体管理风险时,一般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来对风险进行分类。(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传统上也称为违约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银监会有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要求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并分别根据其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商业银行应当对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和不同业务种类(如衍生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制定更详细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保持相互之间的一致性。
    商业银行应当对交易账户头寸按市值每日至少重估一次价值。
    相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市场风险具有数据充分和易于计量的特点,更适于采用量化技术加以控制。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中国银监会规定,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类别,并由此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等七种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的事件类型。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账户、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账户不同,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却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盈利。(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最低监管标准。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监会规
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覆盖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X100%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除特殊情形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最低监管标准。流动性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五)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已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