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选题 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
问题:
教师甲: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支曲子,分析哪些曲词最具有表现力,最传神地表达了莺莺的情感?
教师乙:在不同场景中。曲词是怎样表现莺莺的心情变化的?
合作探究的方法:
◇评论:把握鉴赏要点,如意象、情景交融、修辞等。
◇再创作:交待改编依据.将某一曲词改编为现代短剧或散文。
◇美读:有感情地朗读。
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有别的方法就更好),鉴赏课文中的曲词。
以下对其评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

参考答案:D进入在线模考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课堂提问的分析。
【答案】D。
【解析】从二者的提问可以看出:教师甲的提问较为笼统,比如“分析哪些曲词更具有表现力?”但究竟何为“更具表现力”?有些学生还不是十分清楚。学生拿到问题后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但由于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存在不愿冷场的心理.所以可能就会借助参考书的内容来应对老师的提问。
而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则更强.他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体现了学生共同劳动的成果。学生在回答问题会时常有创造性表现,能使整堂课的质量有所提高,会延伸教学内涵,更容易使教学达到高潮。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以下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苏武传》一课的教学反思(节选),阅读并回答问题。
《苏武传》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名篇,其主题就是通过阅读,让读者感受苏武高贵的灵魂。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是以“高贵”作为进入人物灵魂的切入点.教学的研究课题也是“与高贵对话”。首先.以“高贵”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什么是“高贵”。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高贵其实与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位、民族等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心灵的强大与自身的信念。其次,感受“高贵”。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高贵”的事件。第三,解读“高贵”。让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解读“高贵”的。第四,拓展“高贵”。让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高贵”的名言名录。
对上述教学反思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了文本人物的形象特点.准确地抓住了文本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B.以文章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讨论.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达到与文本人物进行深入沟通与对话的目的
C.四个问题.体现了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领略文学作品在选材和表现上的艺术手法,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拓展、迁移
D.整个阅读教学课堂以“高贵”为中心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阅读中心明确,提高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师:有人这样评价姜夔:“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请你结合这句话,谈谈对这首词的看法。(学生在沉思)
生1:我反对这种说法。我觉得虽然作者没有像有些诗人那样直抒胸臆,但他融情于景。
师:你能否说明白点.可以结合文本来谈。
生1:“二十四桥”一句是景物描写,这一句写了三个静物:二十四桥、河水、月亮。它们本身就渲染了一种压抑甚至凄凉的气氛,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韵。
师:好,很有个性,看法独特。别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2:我同意第一个学生的看法,我认为,“冷月无声”一句有“顾左右而言它之意”,作者只说了桥、河水、冷月,乍一看,好像太平常不过,但仔细琢磨就会生出一丝惆怅和悲怆。
师:说得对.能否具体点?
生2:“冷月无声”运用拟人的修辞,很能写出扬州此时荒凉甚至荒芜的景象。诗人故意没有写明白,而让我们产生遐想和联想。所以,我认为这是话中有话,顾左右而言它。
师:分析得很有个性。刚才两位力挺姜夔。我问一下,有没有赞同王国维的?那句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他可是现代文学大师啊。
生3:我赞成王国维的评析,他写景的特点是模糊,不是那种浓墨泼洒,而是惜墨如金。写得很少.但写得很有味道。有点遮遮隐隐的感觉。但这就是姜夔。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扬州慢》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节选),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借文学大师的评价.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它的特别之处。为学生的品味鉴赏设置了方向
B.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并借此让学生把思考点集中到对王国维看法的评析上
C.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剖析出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问,再引领学生去思索.这就让教师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学生形成了垂直性互动
D.三个学生都对王国维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学生1概括出了“压抑、凄凉”,学生2“惆怅和悲怆”,表述方式不同,可是殊途同归——情感可以说完全一致

最新试题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本文第2段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该段具体内容说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题。 课文原文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请指出该习作在写人叙事方面的一个优点或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分)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松柏独在 ①小马从小喜欢植物,他喜欢牡丹的国色天香,喜欢海棠的清新淡雅,可他最爱的还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教师录制《苏武传》授课视频的讲稿片段,完成第16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单于利用派卫律劝降?卫律是怎样劝降的?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教研组长:这周教学统编教材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本单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某教师单元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在“走近鲁迅”的任务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狂人日记》《药》《铸剑》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新闻报道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品味诗歌之美,让我们先从细节中去探究。比如诗中多

类型:单选题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