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语:可能很多同学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那么大家理想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我们班上的同学好像特别害怕我,碰到老师都是绕道走,明明有问题也不敢开口问,你们觉得这些做法对吗?古人韩愈有先见之明,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看看他是如何“说”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板书课题)
二、总览文章,解析论点
1.学生自读课文第1段,提取关键字词,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①中心论点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能作用
明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择师的标准
明确:“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学生自读课文第2段,分析第2段主要论述了几层对比。
①第一层对比
明确:“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
②第二层对比
明确: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
③第三层对比
明确: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
3.学生自读课文第3段,回答教师提问
提问:文章引用了哪位圣贤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文章引用孔子的例子,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表明从师的必要性。
4.学生自读课文第4段,回答教师提问。
提问:本文写作的缘由
明确:赞扬李蟠的“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三、品味语言,剖析重点
1.本文的三个对比之后, 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关句子的语调相同吗?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明确:语调是不相同的,分别为疑问语调、陈述语调、感叹语调,使文章的气势富于变化,层层深入,体现了文章议论的逻辑力量,发人深省。
2.文章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而后找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文章分别运用了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举例论证来阐述中心论点,做到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四、品悟精神,启发收获
提问:文章是韩愈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议论文。作者以娴熟的表达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和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学习了本篇课文,对于从师之道你们有什么启发和感悟?
(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担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学习的对象应该是广泛的,教和学是可以相长的,我们应当培养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精神。
最新试题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本文第2段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该段具体内容说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题。 课文原文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请指出该习作在写人叙事方面的一个优点或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分)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松柏独在 ①小马从小喜欢植物,他喜欢牡丹的国色天香,喜欢海棠的清新淡雅,可他最爱的还
案例:阅读教师录制《苏武传》授课视频的讲稿片段,完成第16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单于利用派卫律劝降?卫律是怎样劝降的?苏
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教研组长:这周教学统编教材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本单
阅读某教师单元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在“走近鲁迅”的任务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狂人日记》《药》《铸剑》
阅读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新闻报道
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品味诗歌之美,让我们先从细节中去探究。比如诗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