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考纲要求
根据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规定,本科目主要考查应试者是否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掌握专业理论和相应的方法及有关政策法规等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考生备考时,一是要全面掌握《考纲》的具体要求;二是要具体明晰《考纲》所涉及的教材知识要点;三是要能够以纲为本,抓纲理线,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脉络,结合《考纲》要求,梳理具体的考点,掌握考点范围内的知识内容;四是要把握重点,根据历年题目的分布情况,把握高频考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二、把握知识脉络
社会工作是一门“行出来的学科”,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重理解和分析。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要求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熟悉应用相关专业方法。因此,要根据这一要求去把握相关知识脉络,抓住应考的高频考点。
具体来说,考生必须要熟悉社会政策和法规、了解各类服务人群的特征、需求、问题,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具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知识、工作方法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考生必须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 一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工作综述,涉及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概念、特点、目标、功能、要素、领域;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涉及价值观、伦理责任、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伦理守则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包括需要理论、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生发展阶段的特征、各阶段的问题等。
二是掌握社会工作的六大方法,其中个案、小组、社区方法的模式、工作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任务)、工作技巧,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及功能,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功能及方式,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等是重点。三是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包括四大人群(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和四大领域(婚姻家庭、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的具体内容。
三、考点分布
2018 年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教材共9 章,38 个考点,根据知识体系的梳理,我们将全书分为三部分进行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3 章。这部分是社会工作基本知识,考查考生对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的了解。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此部分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特点、目标、功能、要素及领域;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的内容,专业伦理内容及专业守则内容;人的需要层次和类型、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生成长的七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及面临的问题。这里涵盖了本科目考试的14 个考点,历年平均分值在30分左右。
第二部分是第4-8 章,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内容包括社会工作直接和间接工作方法,直接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间接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和社会工作研究。此部分主要考点是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的工作模式、工作过程中的各阶段工作重点以及方法技巧;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策划,服务机构的类型、运作、筹资方式及志愿者管理;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及内容;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区别,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两种方法的应用。这里涵盖了本科目考试的21 个考点,历年平均出题分值在60分左右,其中,第4-6 章平均每章分值在14 分左右。
第三部分是第9 章,该章简单介绍了社会工作开展服务的法规政策依据,包括特定人群(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妇女等)和特定领域(婚姻家庭、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和医疗保障等)的政策法规内容以及新增的加强社区治理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虽然仅有3 个考点,但是涵盖的政策法规的领域及人群广泛,历年出题分值在10 分左右。
四、考点知识梳理及历年出题点分析
全书38 个考点,我们根据历年出题的分布情况来逐一分析这些考点的出题情况。
01 社会工作的目标
本考点每年均有出题,除2012 年以外(2 个单选题、1 个多选题),基本上全是1 个单选题,主要是以案例分析题为主,考核考生对三大目标的理解应用。主要是两类题型,一类是以案例考核具体的目标,另一类是考核目标的具体应用。其中服务对象层面目标的考核频率较高,尤其是缓解困难这一知识点。社会工作目标贯穿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始终,目标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在复习时,考生要关注教材中的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