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简答题阅读某教师《拿来主义》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8题。
案例:
(播放“一分钟了解《拿来主义》”短视频)
……
师:这篇文章针对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一问题,驳斥了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讽刺了崇洋媚外的“送去主义”,在辨析了“送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也发现,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证明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
这篇课文中也有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第八段中的“大宅子”指的是什么?
生1:“大宅子”指的是外来文化。
生2:我认为“大宅子”指的是传统文化。
师:看来大家的观点还不一样呢!分析一个词的意思,通常都要结合上下文。既然大家有不一样的观点,那么大家就一起来探一探究竞吧!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讨论时间,持相同观点的同学为一组,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在小组内部讨论,稍后我们找同学代表来发言。
(十分钟后)
师:现在请同学代表依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代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要仔细听,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3:“大宅子”一听就具有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大宅子”里的东西都是“旧”的,而且第八段最后一句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与“拿来主义”相对的就是“送去主义”,那“送去”的肯定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不就是传统文化吗?而且第八段中“孱头”“昏蛋”“废物”这三个词分别代表着对传统文化懦弱害怕、全盘否定、全盘肯定的三种态度,所以我觉得“大宅子”指的是传统文化。
师:听起来有点儿道理!另一个小组有什么想说的?
生4:因为文中的“穷青年”不是“大宅子”的原本主人,而是不知什么手段得来的。我也是找到了第八段的最后一句话,我认为“‘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的意思是“‘拿来主义者”不全是这样的,也就是有持懦弱害怕、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这三种态度以外的第四种态度的人,这一点可以从第九段中验证。所以这三种态度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师:分析得很详细!刚才那位同学代表,你们组觉得这位同学代表说的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进行了短暂的讨论)
生3:嗯……好像有点儿道理。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一下第八、九段,边读边思考。
(生读)
师(问生3):现在你们还坚持自己的观点吗?
生3:不坚持了,他说得对。我们要向他学习,之后分析问题再仔细一点。
师:你们的表现也很棒,回答问题不怕出错,错了可以改,但珍贵的是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希望你们保持自己的优点,期待你们下次更加优秀的表现。
问题:
19.(1)请说明教师播放“一分钟了解《拿来主义》”短视频的意图。(10分)
(2)请评析该教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10分)

参考答案:暂无进入在线模考
(1)教学意图:
①降低学习难度,把握学习方向。鲁迅的文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只靠自己很难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短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指明方向。
②短视频有音有画,比单一的文字更有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③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引起学生的共鸣。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顺利带领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材料中,当学生的观点不同时,教师没有直接明确孰是孰非,而是顺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提醒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既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之后,教师有序组织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强调一方答题,另一方仔细听。在学生代表回答完问题后,也没有直接指明谁答的对,而是组织学生齐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读促思,帮助学生领悟“大宅子”的正确含义。最后,教师对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第小题。
案例:
磨炼
①磨炼如风雨后的彩虹,绚丽斑斓;磨炼如凝成珍珠的沙砾,圆润光泽;磨炼如狂风暴雨中的海燕,高傲飞翔。人生如果没有磨炼,那又怎能展现出人生的精彩?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②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雨点纷至。滚滚的乌云如同一团浓墨,一条条银色毒蛇在其中翻腾,撕咬着天空;狂风如旷野中受了惊的野牛,势不可挡;雨点如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纷纷落下。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造就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彩虹。她闪着绚丽的光芒,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中。
③沙砾钻进蚌中,给蚌带来了痛苦,蚌用身体将沙砾一点点挤出,可沙砾却牢牢地黏在蚌上。于是,蚌将沙砾不停地卷磨,希望将沙砾磨平,希望不伤害到自己的身体,但却付出了自己的鲜血,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很久以后,当人们发现它时,在它干枯的体内找到了一颗豆大的、有着精莹光泽的、圆润的珍珠。
④南极大陆周边的海面如镜面,各种生物在这里快乐生存。突然,乌云迅速聚笼,一条长长的闪电划过这宁静和谐的天空,乌云越压越低,仿佛天要塌下来一般,海浪拍击着海岸,越来越猛——海啸来临了。企鹅低声沉吟着,慌张地走来走去。此刻,乌云滚滚中,波涛翻腾里穿过一个个黑亮的身影,那就是勇敢的海燕。海浪毫不留情地拍击着海岸,砸得浪花四溅。海燕如一支支离弦的箭,从海面上飞速掠过,展现出自己按捺不住的生命。最后,一阵汹涌狂浪袭来,海燕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终于,天空乌云散尽,明净的天空下,留下了海燕高傲无畏的身影。
⑤只有经过严冬才能迎来盛春,只有历经风雨才能看见彩虹,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有收获。
问题:
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

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第小题。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驮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五单元第二课中的一篇文章,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妻书》。
单元说明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要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要结合具体作品,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最新试题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本文第2段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该段具体内容说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题。 课文原文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请指出该习作在写人叙事方面的一个优点或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分)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松柏独在 ①小马从小喜欢植物,他喜欢牡丹的国色天香,喜欢海棠的清新淡雅,可他最爱的还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教师录制《苏武传》授课视频的讲稿片段,完成第16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单于利用派卫律劝降?卫律是怎样劝降的?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教研组长:这周教学统编教材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本单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某教师单元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在“走近鲁迅”的任务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狂人日记》《药》《铸剑》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新闻报道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品味诗歌之美,让我们先从细节中去探究。比如诗中多

类型:单选题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