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考点是历年考试出题重点,至少在6 分以上。其中结婚、离婚的条件,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社会救助的条件和程序,延长工时方面的限制,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期限,因工伤残的待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等是高频考点,考生要留意一些条件和数字,采用列表对比形式来记忆。
例题:(2017 年单选题第59 题)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关于保护女职工的措施,正确的是()。
A . 对怀孕7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
B . 对哺乳2 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
C .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用时间不计入劳动时间
D . 用人单位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30 分钟哺乳时间
答案与分析:对怀孕7 个月以上或哺乳未满1 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故选A。
38 加强社区治理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
本考点为2018年新增考点,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社区治理的政策法规、人民调解的政策法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考生重点梳理一下民政部及相关部委这几年针对这三方面所颁布的政策法规、办法意见,熟悉了解相关的内容。
五、小结
通过对全书知识点的梳理和历年考题的分析,考生若要顺利通过考试,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握考试题型。本科目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包括60 道单项选择题和20 道多项选择题。考生要把握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理解多选题要选准,理解少选给部分分,错选不给分的评分标准。
第二,梳理考题类型。从历年考题来看,包括记忆水平类、理解水平类和应用水平类三种题型。以2017 年的考题来分析三类题型。
一是记忆水平类题目。2017 年考题中这类题目共有单选题15 题,多选题7 题,占总分的29%。这类题目出题的知识点一般涉及特点、原则、目标等内容。具体来说包括社会工作的特点、要素、价值观的作用及内容、伦理责任、人生成长各阶段的特征、危机干预的原则、社会工作行政、定性研究的特点及个案研究的特点及政策法规的内容,这就提醒考生不同章节的复习侧重点。应考时对应教材内容,采取排除法直接选到对应答案。
二是理解水平类题目。2017 年考题中,单选题有30 题,多选题7 题,占总分的44%。此类考题考生抓住两点,一是这类题型考试中逐年增多,题量从1/3 往1/2 的趋势发展,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的目标、功能、要素、价值观、伦理守则、伦理难题、人类行为、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等知识点。二是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熟读案例,案例中有迹可循,通过分析,寻找关键字眼,找到与知识点与答案相吻合的内容。
三是应用水平类题目。2017 年考题中单选题15 题,多选题6 题,占比27%。此类考题考生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类题型是最灵活也是最模棱两可的,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地方,这类题型又是整份试卷中比例逐年增大的部分,几乎占了1/3,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技巧和实务。二是此类题的解题方法是掌握解题要领,读题- 浏览备选答案,理解出题者意图;再读题- 对照备选答案,寻找关键字眼;确定答案。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少失分,对于模棱两可的答案,选有把握的答案,宁可少选也要保住每题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