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
各国或地区对正常类的贷款是否计提普通准备金还没有一致的做法,有的国家按固定的比率计提普通准备金,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正常贷款不计提普通准备金,还有的国家(比如美国)对正常贷款在一定比率区问内计提准备金。
5.计提特别准备金
特别准备金是针对具体的突发性事件,对某一受影响的贷款组合(主要是国别和行业等)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其计提基数就是这一特定贷款组合的余额。计提比率要根据具体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具体分析,必要时还要根据事件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
6.汇总各类准备金
将以上五步计算出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相加,初步得出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数额。
7.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
第十三章 不良贷款管理
一、概述
(一)不良贷款的定义
(二)不良贷款的成因
(1)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
(2)宏观经济体制的影响
(3)社会信用环境影响
(4)商业银行自身及外部监管问题
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
(一)现金清收
1.现金清收准备
(1)债权维护
2.常规清收
3.依法清收
(1)提起诉讼
(2)财产保全
(3)申请支付令。
(4)申请强制执行
2008年4月1日其实施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2年。
(5)申请债务人破产
(二)重组
1. 重组的概念和条件
(1)重组的概念
(2)重组的条件
①通过贷款重组,借款企业能改善财务状况、增强还款能力;
②通过财务重组,能弥补贷款法律手续等重大缺陷;
③通过贷款重组,能追加或完善担保条件;
④通过财务重组,可以在其他方面减少银行的风险。
2.贷款重组的方式(自主型)
贷款重组方式主要有六种,包括变更担保条件、调整还款期限、调整利率、借款企业变更、债务转为资本和以资抵债。
(1)变更担保条件
(2)调整还款期限
(3)调整利率
(4)借款企业变更
(5)债务转为资本
(6)以资抵债
3.司法型贷款重组
(1)破产重整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其他强制程序都应立即停止。
(2)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和解与整顿程序
和解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债权人提出的破产申请后的3个月内,由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顿,经过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就和解协议草案达成一致,并由人民法院裁定认可而中止破产程序的制度。
整顿是指债务人同债权人会议达成的和解协议生效后,由债务人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主持并采取措施,力求使频临破产的企业复苏并能够执行和解协议的过程。
(三)呆账核销
健全呆账核销制度是会计审慎性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是客观反映银行经营状况和有效抵御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
1.呆账的认定
2.呆账核销的申报与审批
(1)呆账核销的申报
(2)呆账核销的审批
(四)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了解)
三、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和教训总结
(一)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
责任认定及追究对象是指在贷款调查分析、决策审批、放款支付、贷后管理以及日常管理中存在责任行为且负有责任的各环节信贷人员。主要包括:贷款调查分析及维护的信贷员、后台人员、支行主管、各级拥有授权权限的审批人员。
按照“首问负责”原则,存量贷款客户由调查分析的信贷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原则上不移交。如确因异地工作调动等符合贷款组合移交条件的,移交以后客户贷款出现逾期的由接收该贷款的信贷人员承担清收责任,移交该笔贷款的信贷员应协助维护和催收。
(二)不良贷款的教训总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