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呗网 >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历年真题 > 银行管理 >

票据市场典型风险案例汇编(2019(最新发布)(6)

蚂蚁考呗网     [ 2021-05-17 ]   点击次数:

2019年3月中旬,某县公安局委托深圳聚融鉴定两张银行承兑汇票,其中一张票面金额为5万元,到期日为2019年3月27日;另一张票面金额为5万元,到期日为2019年4月16日。经我司对这两张银行承兑汇票的纸张、油墨、印刷工艺等三类防伪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后,判定这两张票据为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

2019年7月29日,南京某行在办理票据解付业务时,发现一张银行承兑汇票较为可疑,该票票面金额为5万元,到期日为2019年7月3日。在使用设备鉴别时,发现该票的水印、纤维丝、紫外荧光图案、安全线、票据号码、大小写金额栏等多处均有异常。为进一步确认,遂邀请深圳聚融协助审验。经审验后,确认该票为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

上述三张银行承兑汇票均具有如下特征。

票面整体色彩较真票略显偏黄,纸张手感厚度接近真票。

■ 水印为浅色油墨印制,无立体感。

■ 无色荧光纤维丝均为印制,紫外光下呈绿色。

■ 下排票据号码处采用打印的点状红色油墨来模仿真票的红色渗透效果。

■ 紫外团花图案与真票有明显差异。

■ 缩微文字模糊不清。

■ 采用打印的黑色点状油墨来模仿真钞的安全线效果,在透光下呈半透明效果。

【特征分析】

(一)造假手段多样化

不法分子造假手段多样化和造假技术的提高,对银行从业人员验票、鉴伪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犯罪分子利用非专业人员对纸票真伪识别有困难的弱点,试图用假票进行欺诈。由于纸票正逐步被电票代替,使用相对较少,即使银行工作人员接触机会也不多,真伪一时难以分辨。

(二)利用托收票据实施欺诈

托收票据往往一次审验工作量大,特别在节假日前后、临近下班时,票据审验人员容易放松警惕,如将单张伪造、变造票据夹在大量真票中,更具隐蔽性。

(三)欺诈从银行转向企业

随着票据电子化的推广应用,伪假票据风险显著降低,但部分银行和企业仍有遇到假票的情况出现。从案例12中三张伪造票的伪造手法来看,明显系同一类型的伪造票据,而该类型假票在2017年和2018年均有被银行堵截的案例,且主要集中在票据解付环节。犯罪分子利用企业财务人员对纸票真伪识别的弱点,将假票欺诈从银行转向企业。该类型假票对银行来说,相对容易识别。但对于较少接触纸票的企业财务人员来说,真伪难以分辨。

【风控建议】

(一)严格票据审验环节风险控制

加强票据审验人员岗位准入,强化防伪意识和防伪技能的培训;配备专业票据审验设备,完善票据风险技控手段;发现可疑票据后,审慎处理,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逐一论证,必要时可实地查询或由票据鉴伪专业公司协助鉴别;同时,票据签收和审验环节应尽量在监控下办理。

(二)充分利用票据信息同业共享

票据审验时发现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疑点的,可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登记信息查询功能,查询流通票据的信息及影像,重点比对票面大小写金额打印、汇票专用章加盖位置,承兑行有权人签章位置等是否与原票据影像一致。

(三)不断加大电票业务推广力度

各票据业务市场参与者主动加大电子商票的推广力度,在不断完善电票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将纸质票据转化为电子票据,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伪造、变造票据事件的发生。对经常使用票据的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票据业务知识培训,引导企业接受和习惯使用电票,逐步降低伪假票据风险。

(四)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技能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