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面试前,考生有1-2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要重点突出自己的优势,特别是适合报考该专业的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考生需要直视考官,口齿清晰。
在随后的材料提问环节中,考官会有针对性地提问2-3个问题,考生一定要言语有逻辑,能自圆其说。
半结构化面试
其实,半结构化面试与结构化面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半结构化中,考官会适时提问。
这一面试形式相对更灵活,对考生的反应速度与应变能力要求较高。考官会根据考生答题的进度,所报考专业和兴趣特长等,随机提问考生相关问题,考生要按照要求作答。
不过,考官只是会根据试题内容或者考生答题内容进行发散性提问,不会很难,心态放平,不用过分紧张。
一般流程:跟结构化面试基本相同,增加了考官自由提问的环节。
注意要点:
基本与结构化面试相同。但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自我介绍环节,内容要重点突出,真实不夸大。因为此时你说的内容,很有可能成为考官提问的关键点。别因为夸大其词而为自己后续的面试埋雷,得不偿失。
针对考官的个性化提问,考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大方得体,言语有道。特别是正在回答考官问题时,要遵循结论清晰、论据详略得当和语言表达清楚准确三个要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回答问题,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专业适应性、心理素质、思维逻辑等综合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又称群体面试,考官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这一面试模式是当下各高校采用的最常见的一种面试方式,特别是高水平院校的三一综合测试,或综合评价招生院校的校测出现次数比较多。
相应的,这一面试方式,也是几种面试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但也是最能体现考生综合素质的。
无领导小组讨论时,小组为随机分配,小组成员(一般为5-8人)面对面对考官(5-7位)根据相应材料主题自行组织讨论,并得出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比如时间管理者、领导者、总结者等。不过,这个不是自由分配的,而是随着讨论的发展而形成的。
一般流程:考生进入考场→考官说面试题→考生看材料准备发言提纲(5-10分钟)→考生个人观点陈述(3-5分钟)/人→小组自由讨论(20-30分钟)→选一人进行最终总结(5分钟)→面试结束。不同的学校会有所不同,听清楚考官说的规则,切记,每一环节都不要超时。
注意要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考官注重的是考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逊、应变、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优势,回答问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如此,在参与讨论时,并不是一味谦让就能获得考官的关注,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不要好胜心太强,独占C位,抢风头;不光要会说,还要会看、会听,懂得团结合作。总之,凡事都要拿捏好尺度、把握好分寸。
率先引导其他考生的思想和见解,能为接下来的讨论赢得铺垫、积累观点。回答问题时,内容组织要有逻辑性,观点明确,注意面试的礼仪礼貌。同时,不要急躁,应先给自己留有片刻的思考空间,重点明确。
不要在别人讲得正起劲时突然去打断,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尽可能地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针对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非常固执、难以说服的考生,也要学会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做出失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