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简答题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参考答案:暂无进入在线模考
【参考设计】活动方式:小组辩论赛、师生问答
活动主题:兰亭雅聚乐痛之间
实施步骤:
环节一:课前搜集
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文人名士关于生死的名言或论述,并将其归类。选出自己支持的一种观点,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前完成全部观点的分类,按照分类结果进行分组。
环节二:生死之辩
教师引导:关于生死,有人积极,有人消极,还有人说生死其实与人无关。那么王羲之的观点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找出表现作者生死观的句子,选定“消极”或者“积极”一方,结合课文原句、作者生平经历、《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合作探究,整理观点,并进行辩论。
学生按照分类结果,选出辩手进行辩论活动,深化对生死的认识。
环节三:教师点评
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总结。
明确:《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的一次大集会,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以表面上的消极,表现了生命内在执着的情感,其情感是有波动的。
环节四:探究王羲之的“乐”“痛”
引导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对生死发出过感慨。而生命总是与时间有关。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犹如沧海一粟。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感叹时光飞逝、胜景常在而人生易逝的诗歌,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组合作交流,自荐回答,教师点评。
问题2:面对人间胜景,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忘记了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引导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生死的思考,司马迁是理智而决绝的。相比较而言,王羲之就感性很多。人生不常在,而美景长存,作者在面对此情此景时心绪翻腾,因而其心情由“乐”转为“痛”。
问题3:作者的心绪是怎样转为“痛”的呢?
学生自荐回答,教师引导、点评并明确。
明确:作者感叹眼前胜景,寄情山水以自娱,然而,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发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为“痛”的感觉。
环节五:教师总结
作者由欣赏良辰美景、享受流觞畅饮,而引发对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情绪由平静转向激荡。由乐生悲,由生到死,便是王羲之当时的哲理思辨。

最新试题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本文第2段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该段具体内容说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题。 课文原文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请指出该习作在写人叙事方面的一个优点或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分)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松柏独在 ①小马从小喜欢植物,他喜欢牡丹的国色天香,喜欢海棠的清新淡雅,可他最爱的还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教师录制《苏武传》授课视频的讲稿片段,完成第16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单于利用派卫律劝降?卫律是怎样劝降的?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教研组长:这周教学统编教材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本单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某教师单元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在“走近鲁迅”的任务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狂人日记》《药》《铸剑》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新闻报道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品味诗歌之美,让我们先从细节中去探究。比如诗中多

类型:单选题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