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选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作者巴金和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巴老先生是一代文学大师.更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作品以及他伟大的灵魂都是学生要了解和学习的.故设计重点是理解巴老先生作为受害者却能率先站出来,直面这段惨淡荒唐的历史,拷问自己的灵魂,让学生瞻仰作者的人格魅力。而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了解.所以须花时间让学生认识这段历史,通过列举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吴晗、老舍、傅雷等人以及巴老先生自己在文革时期遭迫害的例子,让学生重点了解文革年代的疯狂、荒唐、人性沦丧、人人难以自保的惊心历史,以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小狗包弟》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从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狗?2.作者为什么要向一条小狗表示歉意?3.小狗之死到底是谁的罪过?4.作者表示歉意的深层含义(即文章主旨)是什么?待第四个问题明确后,对勇于自责反省的精神做适当拓展.包括:1.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事件。(这个例子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跪着的德国人永远比站着的日本人伟大——这就是忏悔、反省的人格魅力。)2.认识自己——忏悔意识与我。(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懵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古人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让我们袒露心声,做个勇敢真诚的人吧!)从课内到课外,从明确主旨到举例子理解主旨,从他人推及自己,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并从作者这里得到一些真实而深刻的启示,引发学生长久的思考。
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为《小狗包弟》一课设计的教学思路,以下对其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
B.第二课时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考,但教师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就必须加进对作者和文革背景的详细介绍
C.没有关注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应从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人手.多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揣摩这种写法
D.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理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

参考答案:B进入在线模考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安排。
【答案】B。
【解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第二课时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如果加进作者和文革背景的介绍.在时间安排上会很紧张,要么不能完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影响对课文主旨探讨的整休效果:要么走马观花式的完成教学内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考浮于表面,达不到深刻的目的。故是否要加入作者和文革背景的介绍,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且要根据学生课堂生成实际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式补充。课文写一条小狗从而引出作者的忏悔,一方面有对文革惨痛历史的揭露,另一方面,作者作为受害者能站出来忏悔,则是更突出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小切入点方显大精神、大道理,从写作方法上来说,细腻、真实,字字句句更易深入人心。教师正是忽视了文章这一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理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在加深对课文主旨认识的基础上更多地走向理解层面。故可知正确答案为B。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下面是某教师在教授鲁迅《祝福》一文时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之后请完成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从环境到人物,我们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不变”的事物?(生阅读查找,师巡视,适当点拨)
师:好。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四叔比以前没有大改变。
生:几个本家朋友也和以前没有大改变。
师:【A】 很好,那么。我们提到了“祝福”习俗.除了拜神祭灵,还有哪些是现在也没有改变的?
生:放鞭炮、办年货
师:【B】这就是小说中的“杀鸡”“宰鹅”。当然.像小说中写的一样。过年能下一场雪就更好了。
生:瑞雪兆丰年。
师:【C】是呀,课文中还有一个细节,虽然没有说“变”或者“不变”.但从常理分析.应该是多年没变了,这也是“我”这个知识分析才会关注的,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到?
生:是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平和”’。
师:【D】哪个词表明对联也长久未变了?
生:“脱落”。
师:在这样一个“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凝滞僵化的小镇上,“我”感觉极其无聊,“决计要走了”。可是.作者却突然一转,想到“昨天”遇到的一个人,那是——
生:祥林嫂。
以下对文中画线部分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教师引导自然合理,层层推进,使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强化而又贴近现实生活
B.这一部分师生的对话自然流畅,很好地解决了课文开头对“祝福”时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结概括.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C.于细节中见本质.这是教师理解课文的独到之处
D.教师长久地纠结于“变”和“不变”上。忽视了对本文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探究。对整体解读课文无实际意义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师:我们在上课之始,说到古人的读书方法是“因声求气”。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来体会文章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课文的每一段都已经分别诵读了一遍,下面请大家自由地诵读课文.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看一看谁的感悟多。
(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读完之后。学生纷纷举手谈自己的感悟)
生1:本文表面写的是阿房宫,实质是表达“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观点。
师:这正是赋体的特点之一:体物写志。(板书“体物写志”,然后简单地加以解释)
生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生3:句式也有特点,大量的四字句、六字句,使节奏感非常强。
师:这正是赋体的第二个特点:铺采搞文。(板书“铺采搞文”,然后简单地加以解释)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赋体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诵读的方法学习了这一篇千古名文。在反复诵读中。我们对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点有了深刻透彻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反复地诵读,希望今后的早读课上.同学们能放声地诵读文章。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阿房宫赋》一课时的教学实录(节选),以下对其评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自由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达成总结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的目标.体现了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视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
B.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并领悟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形来看.大家很好地掌握了赋体的特征
C.如果学生不能了解赋的问题特点,在阅读中必然难以读出应有的节奏感,故教师应把对赋的教学放在教学之初.而不能放在结束部分
D.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诵读课文,这体现了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3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片段一:
师: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课文中用了124个字,老师比他更惜字如金.只用了短短18个字,同学们可要好好看看。
(幻灯片显示:莫亡郑也,亡郑有益于晋,不利于秦,望君三思)
学生发出一阵笑声。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觉得老师的说辞远远比不上烛之武啊。的确,古人曾盛赞过烛之武进谏的高超艺术。
(幻灯片显示)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辞令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拜服。——明·魏禧《左传经世钞》
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的。
片段二:
全班朗读第三段。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老师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大家用“烛之武……,
秦伯……矣”(幻灯片显示)的格式,来概括烛之武成功说服秦伯的几个阶段,以每一个句号为界,我们分成五个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话。
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生:烛之武说国家要亡,秦伯放松警惕矣。
师:概括很精当,老师也概括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幻灯片显示:烛之武以退为进,秦伯戒心除矣)
师:剩下几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各小组再展开讨论,特别要关注幻灯片中所标注的红色词句.再按照上面规定的格式加以概括。
以上是两位教师对《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进谏艺术的教学,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的兴趣
D.片段一中,教师采用“移位”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的教学方式更胜一筹

最新试题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本文第2段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该段具体内容说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本文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题。 课文原文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请指出该习作在写人叙事方面的一个优点或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2分)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松柏独在 ①小马从小喜欢植物,他喜欢牡丹的国色天香,喜欢海棠的清新淡雅,可他最爱的还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案例:阅读教师录制《苏武传》授课视频的讲稿片段,完成第16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单于利用派卫律劝降?卫律是怎样劝降的?苏

类型:简答题2023-03-12

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教研组长:这周教学统编教材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本单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某教师单元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在“走近鲁迅”的任务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狂人日记》《药》《铸剑》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新闻报道

类型:单选题2023-03-12

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品味诗歌之美,让我们先从细节中去探究。比如诗中多

类型:单选题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