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简答题材料: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听不清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头微向前伸,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并要到省里夺奖。这件事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但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语文、数学课了,所以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因此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有个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样子活泼、纯真、可爱。最后这个作品报上省里去,夺得特等奖,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局促不安,只是低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寂静,静得连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问,开得细小而执着。 问题:(1)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第四段“嗫嚅”一词的含义。(2)文章的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参考答案:暂无进入在线模考
(1)“嗫嚅”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让文中的学生谈获奖感言,他感到既激动又不好意思,所以他的表现是“嗫嚅”。这个词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文中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状态。
(2)“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首先体现在自然界中,即使是像狗尾巴草、牛耳朵这样的,也会开花;其次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意思是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也提醒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材料:
扛椽树
刘成章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滔滔的河。滔滔的神话和历史。
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星转斗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来沓至,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啊不绝。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一部《诗经》,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辈子孙竞相模仿,竞相依依。但,它却与这柳无干。依依者在水一方,若窈窕淑女,不在陕北。陕北是满眼的干山圪塔。依依者不是这柳。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一次一次地被冷落,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碰到谁的头上,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废的样子了。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而我,也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原来,是柳在等我。哦,柳!陕北的柳!朴拙如庄户人的柳!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娥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黑还要浓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外泼。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泼成蒙恬,泼成赫连勃勃,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这就是这柳。
倘问:这柳没有枝条吗?有。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它常常悲壮得像断肢折臂的战士。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这就是陕北的柳。
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暴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问题:(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的语句“这就是这柳”和“这就是陕北的柳”在文中的含义。(2)结合全文内容,扛椽树为什么千百年来不为众多作家欣赏,却能激发本文作者如此浓烈的情感?

最新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材料: 我们开始写作时,有时也许为出名;有时也许为稿费;有时则受编辑先生的逼迫,情不可却,我们的动机可说并不纯粹。不过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材料: 张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她独创了语文课前演讲一分钟、诵读一分钟教学法,并要求学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材料: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教室。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王把小李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下列选项中,与“木头——家具”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下列选项中,与“海洋生物必然有些不是卵生的”意思相同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餐厅都有卫生许可证。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可以推出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在Excel中,为表格添加边框的正确的操作是()。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是()。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印象派三大巨匠及其代表作描述正确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