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 考呗网 > 社会工作者 > 历年真题 >

2019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名师解析WORD版本)(3)

蚂蚁考呗网     [ 2019-07-04 ]   点击次数:

A.监管B.矫正C.帮困D.执法答案:B
【解析】矫正的功能,即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ACD 不属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
 
31. 社会工作者小王受法庭委托撰写服务对象李某的社会调查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李某,于 2018 年 6 月 18 日以欠债不还为由,将被害人张某扣留于辆商务车内。两天后
警察介入,张某获救。李某以前没有犯罪记录,此案件主要因经济纠纷而致。”小王上述社会调查中还应补充的信息是  。
A. 小王的工作简历
B. 非法拘禁的认定标准C.李某的现实生活状况D.社区矫正的帮教建议

答案:C
【解析】针对犯罪嫌疑人的服务,提供审前调查报告,报告包括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和本人的生活史。
 
32.25 岁的小新因吸食冰毒成瘾被责令社区戒毒,成为社会工作者小林的服务对象。小林通过评估发现,小新“溜冰”是为了“助兴",他身边很多朋友也这样,小新没有什么改变动机,持续吸毒的可能性较大。对此,小林拟运用激发小新内在动机改变的方法为小新进行个案辅导,以帮助其戒除毒瘾。下列小林制定的干预策略中,有助于激发小新内在动机改变的是  。
A. 与小新探讨远离毒友的方法
B. 与小新探讨持续吸毒的好处与坏处 C.与小新探讨如何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
D.与小新探讨如何遵守社区戒毒的相关规定答案:B
【解析】针对涉毒人员的个案工作,题干描述,吸毒是为了助兴,因此可以推断出小新对吸毒的坏处并不了解,真是觉得“好玩”,所以探讨持续吸毒的好处与坏处可以让他了解到吸毒的负面作用,增强改变的动机。
 
33. 为了预防被监禁人员犯罪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社会工作者拟采用“现实治疗法”,对新入监的青少年初犯开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小组工作。下列小组工作的服务目标中,正确的是协助这些青少年  。
A.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B.改变偏差扭曲的心理结构
C.了解合法公民应具有的素养D.为自己行为负起完全的责任答案:D
【解析】在监禁场所中预防服务对象间的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此外还结合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中的习惯养成结合一起考察,习惯养成中的自我管理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内容为培养青少年勇于负责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因此本题选 D。
 
34. 老王年轻时在战争中负伤,导致下肢瘫痪,背部长期疼痛。伤病严重影响了老王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他的价值感和自尊感,也限制了他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的空间。老王的上述情况呈现出优抚安置对象具有  的特点。
A.行动能力强B.军队情结深C.需求层次多D.年龄结构优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由题中描述可知,服务对象有健康维护的需求、尊重的需要、社会参与、就业等方面的需求,故 C。
 
35. 社会工作者小张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军休干部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协助军休干部运用微信与辖区内有共同爱好的老年人建立联系,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空间。小张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  。

A. 军休干部与社会融合
B. 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融合C.军休干部间的关系融合 D.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融合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微观层面促进军休干部和社区老人个体的融合。
 
36. 军体所社会工作者小徐发现,一些军体老人对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疑惑, 尤其不能接受这类机构的有偿服务。为此,小徐小徐设计了小组工作方案,旨在帮助军体
老人转变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态度,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小徐的方案中, 其工作介入重点应聚焦在军休老人的  。
A.健康养生B.认知重构C.居家安全D.社交技能答案:B
解析:本题考的是对军体社会工作的干预技巧,认知重构,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做法是要帮助军休老人转变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态度、看法,因此是认知重构的内容,将非理性或错误的认知变为可接受的、准确的认知来降低当前问题。
 
37. 小李是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展服务中叼着烟的小刚在街头流浪。小李在与小刚的交谈中获知,小刚今年 12 岁,在外流浪已半年,经常饥顿饱一顿,晚上就在地下通道过夜。刚在街头流浪。小刚在征得小李刚同意后,将其护送至“中心”。小刚
获得了基本的生活安置后,小李还可以在“中心”为其提供的服务是  。
A.增强小刚家庭的能力B.纠正小刚的偏差行为
C.修复小刚的社会支持系统D.为小刚提供社会观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社会救助中的机构救助内容,机构救助除了提供物质的救助,还要开展教育,对流浪人员进行行为和心理疏导,消除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
 
38.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了政府购买的贫困家庭救助服务,对贫困家庭进行评估。关于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评估只需在救助服务的初期开展 B.需要在服务过程中报考推进评估 C.评估是对贫困家庭开展救助的基础D.需要邀请贫困家庭的成员参与评估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社会救助评估的连续性特点,评估在救助工作开始以后还要继续,因为会有新的问题涌出,需求和问题也可能发生变化。故 A。要注意,本题考的是“错误”的说法。
 
39.56 岁的乔阿姨一直没有工作,主要依靠丈夫的收入生活。两个月前,乔阿姨的丈夫突

发心脏病入院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乔阿姨家的生活难以为继,丈夫的后续治疗也无法维持,乔阿姨为此感到十分焦虑,向社会工作者小魏求助。为帮助乔阿姨的丈夫获得稳定的后续治疗,小魏首先应该  。
A. 帮助乔阿姨稳定情绪
B. 为乔阿姨的丈夫提供个案辅导
C. 帮乔阿姨向有关部门提出低保申请
D. 评估乔阿姨家适合申请哪类社会救助项目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社会救助的评估程序,题中社工为了让乔阿姨丈夫获得稳定的后续治疗,后续治疗的重点是治疗费用问题,因此应该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和需求,以便确定何种社会救助类型适合继续治疗,比如医疗救助等。C 不能满足后续治疗的需求。
 
40. 单亲妈妈阿芳因经济闲难向街道办事处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 委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跟进阿芳的低保申请。机构社会工作者小王探访了阿芳家,了解
了其家庭的经济状况,还走访了她的邻居,并核查了相关信息。小王的上述做法属于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内容中的  。
A.帮助申请救助B.提供心理支持C.识别服务对象D.促进社会融入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低保的服务内容,社工主要的内容是通过走访等方式核查确定中请资格。故 C。A 是要着重体现帮助申请的过程,比如提交书面申请、协助接受调查。
 
41. 某中学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造成多名师生伤亡。宁宁虽成功逃生,但在震后几天一直沉默不语,惊恐不安。在对宁宁进行危机干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小林采用“讲故事” 的方式,引导宁宁讲述逃生的经历和感受,以对其问题和需要进行评估。小林开展的上述工作是为了  。
A.定义宁宁的危机问题B.向宁宁提供持续支持C.确保宁宁的生命安全
D.讨论宁宁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受灾人员救助中的危机干预服务,对于灾后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人要在有限时间内提供支持性的服务,从而降低恼怒、悲伤等情绪。
 
42. 赵女士经常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儿子小辉,不是说他学习不用功,辜负了妈妈的期望,就是抱怨他不听话,总是与妈妈对着干。赵女士的抱怨没有让小辉有任何改变,反而让小辉对妈妈产生了抵触情绪。社会工作者依据家庭成员增能的原则,尝试缓解母子间的紧张关系。社会工作者对赵女土的下列提问中,符合家庭成员增能原则的是  。
A.“您认为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B.“孩子哪些表现让您不满意?”
C. “您能谈一下孩子让您感到满意的地方吗?”
D. “您认为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的表现有什么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家庭成员增能的原则,看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能力和优势,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D 的提问方式是社工有了假设,预先认定了孩子的成因是母亲的行为导致的,然后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行为。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