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1.需要:生命权、生殖健康、合法权益和发展、性别公正的社会环境;问题:婚姻与家庭、妇女暴力、生殖健康、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就业、贫困、参政问题;
2.特点:关注妇女的多样性、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强调“个人的即政治的” 、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3.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家庭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自我增权,如何争取自我更人性化的生活);
4.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特征(低自尊、暴力循环论、暴力正常化);干预原则(接纳、尊重、安全、专业关系);干预策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受暴妇女的支持小组、开展反对综合干预行动);
5.流动妇女:国家层面、社区层面、个人层面;留守妇女:农业女性化、技术培训、精神慰藉、安全生活环境、减轻生活压力;
6.生殖健康:政策倡导、妇女中心策略、体检;
7.推动妇女参政:维护妇女权益(推动基层妇女民主参与和权利参与;倡导保障妇女参政的立法,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
8.妇女权益保障:宣传、调查研究、监督落实、督促倡导;社会性别视角;
9.性别分析:性别需求分析(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10.增能:干预目标(自我意识察觉、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摆脱或者改变受压迫的环境);方法(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提升自我价值观>、权力分析、意识醒觉<阅读、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倡导政策改变);戏剧编排(故事来源于妇女生活、自编自导自演);
11.性别视角方法(平等协作关系、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挖掘潜能连接资源、相同处境建立支持小组);宣传教育、倡导和多部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