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1.需求: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
2.发展方向: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责任、从标签理论转向社会照顾理论、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由单一个案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3.教育康复:残疾人群体;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或亲属等;对社会组织、残疾人组织和爱心人士;
4.职业康复: 内容或步骤(职业咨询 ----职业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指导);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
5. 社区康复: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一级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发生、二级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三级防止残疾后出现障碍即康复);康复的评定和建档工作;具体的康复服务);集合“治疗—康复—服务”整合性服务;
6. 个案管理(建立专业关系的特殊性);
7.社区康复模式:六大原则(社会化原则、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8.社会康复模式(协助政策法规、保障生存权利、接受教育和培训、消除物理性障碍、消除社会歧视、组织残疾人和健全人参加活动、帮助经济自立、鼓励参与社会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