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简答题材料: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礼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大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属、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开始被强调并被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有删改)
问题:(1)竹子深受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喜爱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竹子是如何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逐步确立不可动摇的地位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暂无进入在线模考
(1)原因:竹子具有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自然风采与虚心、有节、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社会风范,契合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和伦理道德意识。表现:各个阶层的文人都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也成为普遍风气,竹被强调并被引入了社会伦理范畴。
(2)
①《礼记》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
②魏晋南jE朝时期,意气消沉的文人士子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赋予竹“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多礼赞竹的自然风采,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③中唐以后,竹子的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开始被强调并被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和筇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材料: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地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听不清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头微向前伸,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并要到省里夺奖。这件事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但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语文、数学课了,所以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因此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有个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样子活泼、纯真、可爱。最后这个作品报上省里去,夺得特等奖,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局促不安,只是低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寂静,静得连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问,开得细小而执着。
问题:(1)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第四段“嗫嚅”一词的含义。(2)文章的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最新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材料: 我们开始写作时,有时也许为出名;有时也许为稿费;有时则受编辑先生的逼迫,情不可却,我们的动机可说并不纯粹。不过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材料: 张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她独创了语文课前演讲一分钟、诵读一分钟教学法,并要求学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材料: 下午第一节课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教室。班长一见到我就马上对我说:“老师,小王把小李的桌子砸坏了一个角。”怎么又是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下列选项中,与“木头——家具”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下列选项中,与“海洋生物必然有些不是卵生的”意思相同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餐厅都有卫生许可证。 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可以推出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在Excel中,为表格添加边框的正确的操作是()。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是()。

类型:单选题2024-03-04

印象派三大巨匠及其代表作描述正确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