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单选题 阅读《故都的秋》的板书设计,回答问题。

以下有关这则板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板书呈总分式分项列出
B.锤炼的语言.呈现了故都秋的特点
C.北秋、南秋直观对比,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D.递进呈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显著呈现

参考答案:D进入在线模考
【知识点】本题考查板书的设计及作用。
【答案】D。
【解析】分析板书形式及内容可以发现,这是一则递进式板书.但从文字当中不能呈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故D项错误,当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简要地初读了课文。我想考考大家,结合课题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中拜访一位老朋友。
师:是一位吗?
生:我觉得不是一位.而是好几位。
师:是多位!还有谁想说?
生: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作者重回故乡的山林,重新看了儿时的那些旧景物.伴随自己走
过人生的足迹。
师:结合课题看,也就是写去山中访问那些朋友。老师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作者到山里看到
一些景物。那我给取个名,叫“山中见景”得了,为什么叫“山中访友”呢?
生:《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更吸引读者,大家会想,这些景物不是人,为什么是老朋友呢?
师:这就是取名的艺术。
生:这些景物陪伴作者走过了三四十年的人生岁月。已经足够称作老朋友了。
师:你竟然从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解读出了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的教学片段,以下对其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对文中作者拜访了几位朋友的模糊是没有认真预习和朗读课文的不正常现象
B.由问题切入教学,能迅速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
C.由题目导入,抓住文本中心事件.有利于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
D.“为什么题目叫‘山中访友’?”是本文阅读中最具有价值、最核心的问题。教师开篇点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 阅读《故乡》教学设计,完成下面的问题。
第一步:教材说明、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②明确作者是如何运用重复、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
(2)能力目标:①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②能模拟运用(重复、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3)情感目标:①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②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步:教法说明
第一课时简单回忆作者,重点完成课文内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二课时简单回忆第一课时所讲要点.重点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
第三步:学法说明(按“听一看一想一写”的步骤进行)
(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行新课;(3)讲解“重复”和“对比”的含义。
第四步:巩固学习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鲁迅的《故乡》一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以下对其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三个目标呈递进状态.每一层均以前一层为基础.同时显示了学生在学习把握与理解的过程也是递进式的.符合学习的规律
B.恰当设计三维目标.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
D.本篇设计虽然对学生培养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但缺乏对文本本身的欣赏与揣摩

3 阅读《牧鹅散记》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对鹅的发现。(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提醒学生批注方法)
师:同学们已读完课文,谁来说说自己搜集到的信息。
师:【B】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搜集到了很多信息。现在我们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请看大屏幕。(对鹅的发现:①生活习性;②作息规律:③孵卵有趣:④很懂感情:⑤结论:鹅不笨)由此我们看出鹅不仅不笨,反而还很灵巧。
师:【C】陈先生用他那智慧的笔调,让我们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鹅。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语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品评.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给自己同桌听)
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个同学先来?
师:【D】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精彩.老师自叹莫如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那谁能采用这种语言为我们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根据大屏幕提供的动物先观察,然后再说,也可以根据自己平常的观察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个片段即可。(大屏幕播放动物片段。学生观察。交流)
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B.借多媒体显示强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清晰印象.并适时检验自己的思路及其表达.以便接下来自觉自为地有所矫正
C.紧扣学习的重点、难点:品味科学小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D.适度地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习得知识、积累语言、获得独自的见解,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试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乙醇”的课堂教学片段。 【导入】表演魔术——魔棒点灯。这无根之火怎么产生的?我们先从这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含有amol F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做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下列叙述I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2-,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