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五菱宏光MINI EV,在上海突遭“滑铁卢”。
自4月底,就不断有消费者在论坛上爆料,新购买的新能源车辆无法申领上海市针对新能源汽车免费提供的专用牌照,要等5月初的新政。5月7日,界面援引4S店工作人员消息称,五一节后10万元以下或车长4.6米以内的上海新能源车都不再附送牌照,并表示上海车管所回应新政最快于5月10日出台。
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传言,直接阻碍了五菱宏光MINI EV在上海市场扩张的脚步。5月8日,有上海五菱4S店的销售向《财经》记者明确表示,“四月中旬开始已经不给上牌了,现在99%是不能上到新能源牌照了。至于直接不能销售还是限制着上牌,具体得看后面政策出来。”
上汽通用五菱市场与公关总监张益勤回复《财经》记者,“当前暂无官方正式的发布消息,我们公司也在保持关注。我们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当前上海暂停上牌的新能源车型,不仅仅是五菱宏光MINI EV这一款。”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e1、宝骏E100、长安奔奔EV等共计33款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A0及纯电动汽车在售。其中,宏光MINI EV车型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在270天的销售周期内实现累计销量突破27万辆,日均销量超过1000辆,是最为畅销的新能源微型电动车。
微型电动车一般指A00级别电动车,按照德系划分,A00级别的轴距为2-2.2米,但实际上,一些轴距低于2米、或略高于2.2米的车,也称微型车。
《财经》记者接连走访位于上海欧拉、奇瑞4S店,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市场刚刚回暖的微型电动车确实受到了上牌限制。不过,上海车管所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称10万元以下或车长4.6米以内的上海新能源车都不再附送牌照,只要系统能录入原则上就可以上牌。”
原则上可以继续上牌,但能否像过去一样直接上牌,就很难说了。不过,目前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首的微型车限牌范围仅限于上海本市。一位广州五菱4S店销售人员向《财经》记者表示,“是听说了上海不能上新能源牌照,但广州没有收到通知,现在仍可以继续上牌。”
同时,五菱宏光MINI EV在北京仍可正常售卖。“北京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号牌都是通过摇号方式获取,而上海的燃油车号牌是通过拍卖方式获取,新能源车则采取的是买车送号牌的方式,由于宏光MINIEV价格便宜,很多人购买此车是为了以更低成本的方式获取新能源车的号牌,所以上海出台了相应的限制措施。”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一家五菱宝骏经销商向记者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微型电动车将在上牌一事上遭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至于限制方式和手段,以及这一风向是否会蔓延其他地区,还需静待政策明朗。
新能源绿灯还能亮多久?
乍一看,上海对五菱宏光MINI EV这类新能源车的不友好,与当今市场决定车型的新能源发展趋势相违背,但事实上,上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于上海交通出行而言,限牌才是真正的大趋势。
近几年,上海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限牌政策也愈发严苛。2020年11月起,上海外牌限行新政开始实施,工作日7时至20时外地牌照的车辆禁止在上海市大部分高架道路上行驶;2021年“五一”之后,上海对外牌限行扩大,内环内地面道路早晚高峰时段也禁止外牌行驶。
不仅仅是外牌,一直享受政策补贴和牌照照顾的新能源汽车也遭遇了限制。2月25日,《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自2023年起,对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不再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
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挥刀后,上海市又将屠刀对准了微型电动车。此次传言上海市对纯电领域10万以下、4.6米长度以下车型的上牌限制,尽管尚未真正水落石出,但无风不起浪,微店电动车上牌多多少少将受到限制。
显然,面对高速增长的汽车产业和有限的城市空间,上海政府也颇为无奈。要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且对纯电汽车市场野心勃勃:《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远超国务院同期20%的规划。
“最初这是良性的互相驱动,但肯定会带来交通拥堵的结果。事实上城市的发展扩容永远跟不上汽车产业工业化的进度,限牌是早晚的事情。”上海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对《财经》记者表示。
何建华指出,上海的限牌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新能源车没有收紧是要做产业升级、向清洁城市转型,但这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上海现有的汽车保有量下,新能源车辆的增长空间有限,更多车主涌入新能源车牌照,对于城市交通将带来多大压力也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