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董老师讲课列举了大量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事例,对孩子教育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5岁)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1、12岁-15、16岁,初中阶段)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18岁-35岁)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35、40岁-60、65岁)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60、65岁--)
发展阶段 |
生理和动作 |
特有发展 |
言语发展 |
认知发展 |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
新生儿 (0-1个月) |
无条件反射行为 |
1、睡眠-觉醒周期 2、啼哭 |
|||
婴儿期 (0-3岁) |
1、大脑可塑性、可修复性; 2、动作发展 |
1、模仿学习 2、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3、偏好新颖刺激学习方式 |
1、发音 2、词汇 3、句子 4、与成人的言语交往 5、语法的获得 |
1、感觉:视觉、听觉 2、知觉:跨感觉通道、模式知觉、深度知觉 3、注意 4、记忆 |
1、气质 2、基本情绪 3、社会性依恋 4、自我 |
幼儿期 (3-5岁) |
游戏 |
1、词汇 2、句子 3、口语表达能力 4、语用技能 |
1、记忆 2、思维 3、想象 |
1、个性初步形成; 2、自我情绪体验、 3、认同的发展 4、第一逆反期 |
|
童年期 (6、7岁-11、12岁) |
学习 |
1、记忆 2、思维 |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发展 3、同伴交往 4、友谊的发展 5、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 6、人际交往变化趋势 |
发展阶段 |
生理和动作 |
特有发展 |
言语发展 |
认知发展 |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
青春发育期(11、12岁-15、16岁) |
1、生理发育加速 2、青春发育期提前 3、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4、矛盾性特点 |
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1、网络游戏成瘾 2、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3、自杀倾向 4、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
1、记忆 2、思维
|
1、自我意识 2、情绪变化 3、自我中心特点 4、第二逆反期 |
|
青年期(17、18岁-35岁) |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
1、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2、生活空间扩大 3、开始恋爱、结婚 |
思维发展: 1、阶段性特征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3、思维监控能力发展 |
1、自我概念发展 2、确认自我认同感 3、人生观和价值观 4、道德认知、推理发展 |
|
中年期(35、40岁-60、65岁) |
女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 |
1、中年转换期 2、人生特殊时期 3、在家庭中的角色 4、充满挑战 |
1、思维发展一般特点 2、智力发展
|
1、自我意识发展 2、人格特征 3、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 |
|
老年期(60、65岁-以后) |
老化的原因 |
1、老年丧失期观点 2、毕生发展观 |
1、感知觉退行性变化 2、记忆减退特点 3、智力减退 |
1、人格特征 2、心理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