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材料:
生物老师在讲《植物的果实》这节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都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花生、桃、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老师因势利导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容易找出来了。”他拿起一个苹果,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呢?为什么都叫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老师说。
“都是开花结的果。”又一个学生说,老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老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老师问:“那核是什么呢?”“是种子。”同学们回答。老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衍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老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问题:
(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2)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生物老师在讲《植物的果实》这节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都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花生、桃、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老师因势利导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进行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容易找出来了。”他拿起一个苹果,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呢?为什么都叫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老师说。
“都是开花结的果。”又一个学生说,老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老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老师问:“那核是什么呢?”“是种子。”同学们回答。老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衍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老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问题:
(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2)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参考答案:暂无进入在线模考
(1)材料中的教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材料中老师运用实物,通过直观的手段向同学们讲述植物果实的特点,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老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析、归纳能力,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材料中老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方法。
①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材料中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和果皮等,体现了讲授法的特点。
②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材料中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理解课程内容,体现了谈话法的特点。
③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材料中,老师拿起梨和苹果,问学生它们的共同点,以及切开水果,让学生观察其内部构造,便于学生全面获得知识。这都是教师运用演示法的表现。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材料中老师运用实物,通过直观的手段向同学们讲述植物果实的特点,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老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析、归纳能力,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材料中老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方法。
①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材料中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和果皮等,体现了讲授法的特点。
②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材料中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理解课程内容,体现了谈话法的特点。
③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材料中,老师拿起梨和苹果,问学生它们的共同点,以及切开水果,让学生观察其内部构造,便于学生全面获得知识。这都是教师运用演示法的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A.实验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3首创“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美国一布鲁纳
B.德国一瓦·根舍因
C.苏联一赞可夫
D.瑞士一皮亚杰
最新试题
材料: 这一周,唐老师想在他的初一数学课上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开始时,他让班级数学成绩一贯很好的李娜在黑板上解一道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简述德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性规律。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思维定势阻碍学习的迁移。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过度学习的量越多越好。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无需参加实践活动。
类型:简答题2024-03-04
活动课程就是课外活动。
类型:简答题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