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与分类,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创作一幅山水画。
(2)欣赏山水画作品,发展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学习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与方法并练习山水画。
(3)感受山水画蕴含的文化意蕴,提升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掌握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指导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木炭条、宣纸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图片,并提问:这幅画属于什么绘画种类?题材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山水画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包含了人们游历山川的理想、回归自然的期待以及对隐藏其中的天人合一关系的观照。同时更将创作者自身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思考融入其中。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和喜爱,尤其是山水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顺势导入课题《林泉高
致——“四景山水”山水画创作》。
【设计说明】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问,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讲述:北宋郭熙有言“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段话的意思是自然山水因四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画家在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同时也会融入画家的思想与感情,根据不同季节的特色表现出不同季节山水的特点。
教师展示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图片,并提问:中国山水画蕴含的文化意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山水画既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又融合道家、儒家、佛家等诸多思想;在具体表现中,既能够反映真实生活的“可游可居”,又能够展现情感的“因心造境”。
教师继续提问: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中国山水画形成开始,就形成了“以大观小”的表现方式,仿佛一切都在观者的纵览之下。宋代郭熙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观看方式总结为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以表现不同的景观。
教师接着展示五代董源的《潇湘图》与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图片,并提问:这两幅作品在布局、皴法、三远法运用、风格特点方面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董源与范宽同样用工致的笔法表现出了不同意境的山水。《潇湘图》中山的主体由前向后斜向连续延伸排开,表现了平淡闲远的江南景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刻画细致,构图充实饱满,突出了北方山川的雄伟气势。画家们在面对不同景观时,通过不同技术手法,赋予山水以不同的性格,传达出画家在山水观照中的精神体验。
教师接着展示多幅中国画作品图片,并着重讲解作品中对三远法的运用。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与分析经典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蕴含的文化意涵及表现方式等知识。
环节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过程并讲解。
①木炭条起稿。
②墨线勾勒主体形象。
③使用“皴、擦、点、染”深入描绘。
④通过赭石、花青、朱磦等颜色的渲染,调整画面,并题款、钤印,完成作品。
【设计说明】通过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过程。
环节四:实践展评
自选主题,进行山水画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构图、用笔和用墨。
举办“山水画展”,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山水画作品。其他同学从布局、皴法、三远法运用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并给出提升建议。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于山水画创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多主体评价方式,多角度明确学生练习的优缺点,为其改进指明方向。
环节五:小结作业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教师进行情感升华。
教师安排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完成“最美家乡”山水画创作的长卷。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巩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通过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好地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技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风格
B.流派
C.主题
D.肌理

A.褚遂良
B.欧阳询
C.虞世南
D.颜真卿
A.山东杨家埠
B.苏州桃花坞
C.浙江东阳
D.河南朱仙镇
最新试题
请按照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在高中《静物素描》一课的教学中,某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石霄体静物写生”的任务。作业完成后,教师以百分制的形式为学生的静物素
某教师在上《石雕艺术》一课时,先带学生欣赏中外石雕艺术代表作品(25分钟)然后分组探究圆雕和浮雕不同的艺术特征(10分钟
明代唐志契著有《绘事微言》,“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套
简述“文化理解”学科.的内涵
简述唐代韩滉《五牛图》的内容、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以.....《走向世界》(图 2) 动,体现作品造型特征
教师采取线上授课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档案袋评价 B.定量评价 C.多主体评价 D.自我评价
①学习目标②学习内容④学习方法④情境创设⑤解决问题⑥学情分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 D.①②
在《时代风骨-中国书的精神》一课中,.....直观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法是 A.实地考察法 B.合作学习法 C.演示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