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单选题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 ·4H2O

参考答案:C进入在线模考

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A项错误;气体除杂应深入浅出,B项错误;过滤可以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C项正确;氯化锰易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故选C。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0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0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0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下面两位老师在讲解完元素周期律之后.分别写的“教后记”片段。
老师1:在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中,通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探究。对于元素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规律自我总结和归纳。从而对元素周期律进行初探,然后引申得出元素周期律这个规律。这个环节不仅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培养了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现方面.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此环节中也有没有处理好的地方。如在观察图表里的数据得到规律时.过快地让学生从直观图形中得到结论.没能充分认识直方图和折线图的图形特征。节奏过快。
老师2:以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这节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探究目的。并向学生明确提出了这些目的,可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并以此为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本节探究课从提出问题、完成设计、课堂讨论直至形成结论及评价反思,探究思路非常清晰。整个探究过程围绕着“元素周期律”这一主题展开,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本节课真正做到了由注重“教”到注重“学”的转变,在探究的每一环节上都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把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允许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和探究,这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反思。
(2)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哪些?

最新试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乙醇”的课堂教学片段。 【导入】表演魔术——魔棒点灯。这无根之火怎么产生的?我们先从这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含有amol F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做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

类型:简答题2015-10-26

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下列叙述I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2-,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

类型:单选题2015-10-26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

类型:单选题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