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分子与原子”内容标准是: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中关于“分子与原子”的部分内容如下:
【实验3一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表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上述生活实验中的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如图3—2),还能移动原子(如图3-3)。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求:
(1)材料二“品红扩散实验”,在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
(2)完成“分子与原子”的教学设计片断,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对于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清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通过“品红扩散”实验,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过渡到对分子概念的描述,学生就更能理解和接受。这突出了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突出实验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过程与方法: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
(续表)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
倾听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
[得出结论]其实,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
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最新试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乙醇”的课堂教学片段。 【导入】表演魔术——魔棒点灯。这无根之火怎么产生的?我们先从这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含有amol F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做氢气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
阅读下列教学论文片段,试回答有关问题: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
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 )。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叙述I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2-,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