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15分)
正确答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其位置、范围; ②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和指图,提高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一、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风光,感受到祖国是一个复杂广阔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区域应该如何划分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导入,能够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地理区域分类标准 【教师】ppt课件展示不同区域的名称。并提问: 1.什么是地理的区域? 2.地理中根据不同的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哪些区域?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教师总结】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一一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二)四大区域 【探究活动1】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中国如此广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区域特征也就千差万别。倘若要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还是把它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分别进行研究更方便。你认为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呢?请说明理由。(提示:关注重要地理分界线)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并将本小组的划分办法画在屏幕上。列举学生的划分办法如下: ①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划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 ②以三级阶梯的界线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 ③沿青藏高原的边缘,将青藏高原单独划分出来。 ④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分成南方和北方两部分。 ……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将屏幕上各种划分方案中大多数同学赞同的分界线进行调整,展示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引导总结出四大地理分区。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2】将学生分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组,组内讨论本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以小导游的形式进行介绍。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级展示,并邀每一组代表进行介绍。 【教师总结】在ppt上展示各个区域的差异和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出区域研究的思路。 作业:搜集四大地理分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设计意图】归纳式小结能够让学生把握地理分析的思维,通过布置搜集任务,能够提升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