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2021年
海南省“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全省科技工作会议随即召开。
在“两会”上,省长冯飞的一句“‘十四五’时期,
海南将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地方急需,以超常规手段打
一场科技翻身仗”言犹在耳,关于这场“翻身仗”的行动旋即开启。
1月29日,2021年海南省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和近5年来的工作,并对2021年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印发省科技厅党组一号文,首次以条目化的形式,明确了2021年10个方面60项重点工作任务。

1月29日,2021年海南省科技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 (实习生叶作林 摄)
海南科技铿锵走过“十三五”
2020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是极为艰难又不平凡的一年。“全省科技战线全力投入科技抗疫及各项工作中,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科技创新工作逆势上扬,跑出了海南科技的加速度。”在作总结报告时,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开篇提纲挈领、言约意丰。
在此间,海南省分管科技的副省长王路对全省科技工作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2020年工作取得的成绩。

2020年11月17日,在椰树婆娑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都鑫鑫 摄
回首2020年,海南在强化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袁隆平团队在文昌盐碱地成功试种两季海水稻;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在海南成功发射;“天问一号”从海南开启火星探测之旅;由位于三亚的中科院深海所组织实施的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海南科技的每一个高光时刻,都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引起世界瞩目。
种业、深海、航天等“陆海空”领域,是海南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的高地。谢京介绍,2020年,海南大力推动培育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推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南繁研究院等,一批种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南繁种业科技创新力量聚集态势初步形成。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创新平台挂牌。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快速发展,积极培育空间对地观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在文昌建立中科院系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航天科技发展进程在加快。
此外,海南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也亮出了抢眼成绩单,实现快速增长。对比“十三五”初期,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仅169家,之后每年增长幅度约40%,到2020年达到838家,增长近4倍。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9.9%,成为了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与此同时,海南在科技人才工作机制、重大新药创制先导性项目、科技合作协同发展、科技抗疫与扶贫、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助力自贸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和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新增院士创新平台 33 家;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首创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联审联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及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工作……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映照出这5年来,尤其是海南开启自贸区(港)建设以来,海南科技稳重而坚定的创新脚步。
全面推进“一省两城三高地”
海南2021年科技工作主要思路可概括为“一省两城三高地”,即以“一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领,推进“两城”即海口、三亚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力打造“三大高地”即种业科技创新高地、深海科技创新高地、航天科技创新高地,围绕此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速扩容工程、平台建设工程、聚才引智工程、开放创新工程,确保“十四五”科技创新开好局、起好步,支撑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1月29日,海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国章成在2021年海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作总结发言(实习生 叶作林 摄)

1月29日,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在2021年海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作报告(实习生 叶作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