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1.社会资源的类型(非正式、正式)2.连接社会资源的方式(资源的提供、资源的发现、资源的培育、需求的表达、利益的协调、权益的保护)3.服务的协调(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周围他人改变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社会工作者改变的协调)
6.评估与结案:
1.结案:a.可以结案(一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认为工作目标已经实现,二是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四是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其他社会工作者或者服务机构解决,五是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其实三、四、五不仅需要结束服务,同时需要其他联系,帮助服务对象)b.结束阶段四项工作(预先告知、巩固改变和进步、进一步探讨结案之后、鼓励表达结案情绪)c.结案的形式(直接告诉服务对象、延长服务间隔时间、变化联系的方式)
2.成效评估:a.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b.方法(一是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二是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三是由服务机构评估服务的开展状况)
3.跟踪服务:a.由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之后的练习,巩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b.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c.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四) 个案工作的技巧
1.会谈(个案面谈)
1.个案会谈的类型:建立关系的会谈、收集资料的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一般性咨询会谈
2.个案会谈的安排:个案会谈的准备、个案会谈的内容安排、会谈内与会谈外的衔接
3.个案会谈的技巧:支持性技巧、引导性技巧、影响性技巧
2.记录
1.个案记录的方式:文字记录、录音、录像
2.个案记录的要求: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要求(基本情况、主要问题、背景和经历、能力和资源、个案的诊断P147)、现在与过去、事实与推断
3.个案记录的作用:跟进服务、社会工作者评估、转介依据、机构评估依据、未来研究的参考
3.收集资料(主要技巧)
1.会谈的运用:自我陈述、对答方式;2.调查表的运用:结构式调查表、非结构式调查表;3.观察的运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4.现有资料的运用:文献记录、实物
4.策划方案
1.目标清晰而且现实: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3.策略合理:服务策略与服务目标一致、服务策略之间的协调
5.评估
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根据不用评估任务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估、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评估;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问卷评估、行为评估、心理测量;3.鼓励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与服务对象共商评估事宜、让服务对象主导评估工作;4.坦诚与保密
(五)个案管理
1.个案管理: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点服务对象的复杂需要
2.个案管理的特点1.服务对象遭遇多重问题;2.“全貌”的工作方法;3.双重功能
3.个案管理与个案工作的比较
个案管理 个案工作4.个案管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
5.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服务对象参与、服务评估、服务协调、资源整合、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服务监督
6.个案管理的工作过程:1.个案发掘与转介2.评估与选择3.个案管理服务计划与执行4.监督与评估5.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