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 考呗网 > 社会工作者 > 考点精编 >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

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四章(10个考点汇总)

蚂蚁考呗网     [ 2016-11-02 ]   点击次数:

考点一:老年人的特点

1.老年的年龄界定

日历年龄:60岁以上为老年人。

年龄划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老年期的划分

国际标准:60~69低龄老人;70~79中龄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

3.老年人的特点

(1)生理老化:各种器官丧失其功能。人体渐渐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身体感觉系统变化(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2)心理老化:指老年人个人的感官过程的变化。包括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和反应迟缓现象。

(3)社会角色变化: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接纳象征晚年的新的社会角色和关系。
 

考点二:老年人的需要

老年人的需要具体概括如下:

(1)健康维护: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求。

(2)经济保障:传统社会,反哺式供养;现代社会,退休金和老年社会保险金等。

(3)就业休闲:丰富日常生活。

(4)社会参与:深度参与社会生活以表达意愿,维护权益,发挥作用,

(5)婚姻家庭:获得和维持美好的婚姻家庭生活。

(6)居家安全:安全宜居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7)身后事宜安排:包括子女的生活、财产的处置、墓地的购置、后事的操办等。

(8)一条龙照顾服务:居家照顾~社区照顾一院舍照顾之间的良好过渡与整合。
 

考点三:老年社会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社会价值观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当今社会,人们对老年人也常会有贬损的看法,社会工作者要对年龄歧视问题保持敏感,防止把社会的不当价值观带人工作中。

2.移情与工作倦怠问题

(1)老年社会工作会面临许多老年人的人生问题,社会工作者会对处理这些问题感到焦虑、沉重。而个人以往与老年人打交道的经历,可能会导致对老年服务对象抱有特殊的感情,出现反移情,可表现为对老人特别不好,也可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

(2)长期做有些服务对象的工作,可能会让人感到倦怠,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社会工作者应当敏锐地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早发现工作耗竭的征兆,并采取减压措施。
 

考点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促进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

②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提供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

③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

④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人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年人的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年人的认知,帮助老年人适应他无法改变的情形。

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老年人可能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因而,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处理精神问题

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1)正式支持。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老年中心等。

主要支持内容: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

(2)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

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通常分成3类:第一类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第二类是亲属(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对老年人的支持。第三类是非亲属(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等)对老年人的支持。

主要支持内容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

家庭体系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二是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三是帮助老人及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顺序;四是为老人制订行动方案。

(4)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促进社会接触,设计活动方案,开展社区活动项目,促进融合。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措施: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救助性服务、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措施: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讯、作丧亲辅导。

(3)临终关怀。

措施:减轻疼痛和症状、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4)自杀。

①自杀评估。要掌握分析: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②干预措施。设定一个短时间能够实现的目标,可能帮助老人缓解感受到的压力。措施:清除眼前危险、做安全约定、重新确认承诺、缅怀往事治疗、动员外部环境资源。

 

考点五:老年人问题与需要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1)评估目的:识别老人的优势和不足;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

(2)评估方法。

①评估内容和工具: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老年人家居安全查对表等。

②评估注意事项:社工与老年人合作共同完成;物理环境;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
 

考点六: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妇女的婚姻和家庭工作

(1)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紧密相关。

①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包括: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重新调整家庭权力,避免家庭暴力、冲突与资源分配不均;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父母亲的职责同样重要,都需要训练;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的负担。社会工作者必须有性别平等的敏感度及关注妇女的经验。教育女性如何自我增权。如何争取自我更人性化的生活,以及如何尊重女性独特的个性和权利,而不仅仅成为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②夫妻关系的调适。

③婆媳关系的调适。让媳妇认识到平等对待婆家和娘家:在婆媳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发挥丈夫的积极作用;帮助婆婆学习与儿子和孙子女之间的关系、角色、权力的边界。

④亲子关系。重视父亲的责任;处理好隔代教育问题。

(2)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单亲母亲家庭的问题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化、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以及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关注单亲母亲的智慧和能力.注意单亲家庭孩子问题的归因。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2.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1)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①婚姻暴力的概念: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②婚姻暴力的特征: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特征包括低自尊、暴力循环、暴力正常化。

(2)拐卖妇女:拐卖妇女问题的界定(以出卖为目的。涉及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等行为);对被拐卖妇女造成的伤害;介入策略(修改完善法律条义;开展针对性综合治理;后续跟进服务)。

(3)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接纳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关注受害妇女的安全;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4)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策略:促进立法和完善法律法规、开展综合干预行动、建立支持小组、提供各种形式服务。

3.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工作

(1)为流动妇女群体提供的服务:从国家战略布局角度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针对妇女需求开展服务,鼓励妇女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进行职业培训;为流动妇女的孩子举办各种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助系统,协助争取权益,

连接资源,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

(2)为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传统性别制度的安排。解决策略:在政策上倡导对问题的关注;对留守妇女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改善精神生活,创造安全生活环境,增加资源。社工应深入农村,建立妇女组织,增强互助,借鉴丰富经验。

4.针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工作

(1)妇女生殖健康的概念:除包括生殖健康基本理念之外.还包括妇女对自己健康权利的认识、权利的行使和能力。

(2)问题的成因:社会没有给予应有重视:无视妇女作为人的权利;社会提供资源有限;妇女自身缺乏权利认识等。

(3)干预原则:包括主体原则和参与原则。

(4)于预策略:倡导健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服务策略:建立妇女定期生殖健康检查的制度。

5.推动妇女参政的工作

妇女参政包括权力参与(妇女进入国家及社会事务的各个管理阶层,进行决策与公共管理)和民主参与(作为主体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等权利)两个方面。妇女参政率低,缺乏参政意识。推动策略:建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创造更公平和有性别敏感性的政治参与机制;倡导、监督保障立法和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微观层面推动。

6.针对妇女就业问题的工作

考生需注意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就业岗位;呼吁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强调社会平等。

7.针对妇女贫困问题的工作

(1)造成妇女贫困的根源是结构性的,即妇女获得资源的机会有限。妇女易陷入贫困;付出更多,报酬更低;文化、法律及劳动市场限制妇女流动性,妇女摆脱贫困能力受制约。

(2)干预策略: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妇联、民间组织小额贷款和农村综合发展形势。

8.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1)维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2)维权途径:①向社会以及妇女们宣传各种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②调查研究妇女权益状况,为健全和落实权益保障立法提供事实依据。③提供服务,落实妇女权益,并研究妇女权益的落实状况。④倡导、督促健全维护妇女权益的机制。

9.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3)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①社会性别: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形成的对有关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等的观念。社会性别是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在个人的社会化中以及社会制度中得到传递和巩固,它是一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权力关系。
 

②社会性别分析和决策主流化:对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等对女性和男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性别分析纳入社会决策过程即是将性别问题纳入决策主流的过程。

③推动社会性别分析和决策主流化的内容:强化性别意识、注重性别分析、维护性别公正、推动平等基础上的性别发展目标;提供性别意识训练、向政府宣扬社会性别观点的策略,使社会性别意识贯彻到社会公共政策之中,并使之上升到国家意识层面。
 

考点七: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老年人小组工作除了要遵循小组工作的原则和有关要求外。因为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性,需要在活动设计和组员照顾方面特别留意。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特点

(1)老人与其他人群不同。要特别关注身体情况。

(2)开展小组中,带领者可能自始至终要扮演较积极的角色。

(3)关注老年人的特殊性,关注小组的节奏。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

(1)尊重自决权。

(2)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3)尊重保密权。

(4)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组员免受伤害。

考点八:老年社区工作

1.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

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

2.老年社区工作方案

(1)目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2)类型: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

(3)工作内容: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丁作、法律援助、精神健康、出行及各类涉老信息服务。

(4)工作原则:采用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与整合。

考点九:老年人社区照顾

1.老年人社区照顾的特点

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2.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包括:咨询与转介、志愿者服务、代际融合、老年教育、老年休闲娱乐、老年就业、收入保障、营养与餐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出行、住房、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支持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服务方案的落实常常是多方参与的。在社区照顾中,社会工作者不再扮演单一的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是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提供服务。

考点十:老年人机构照顾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