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 考呗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历年真题 >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蚂蚁考呗网     [ 2016-10-13 ]   点击次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中,不属于第二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的是(  )。
  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B.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C.各专题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评价
  D.公众参与
  解析:选项B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属于第一阶段(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的任务。
  参考答案:B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所列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有(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A.矩阵法、类比调查法
  B.矩阵法、专业判断法
  C.网络法、专业判断法
  D.矩阵法、网络法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2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参考答案:D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评价工作中,符合“早期介入原则”的是(  )。
  A.某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对其“三通一平”工程开展环评
  B.某高速公路项目在准备施工建设前开展环评
  C.某大型炼化项目在生产工艺确定后开展环评
  D.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选线阶段开展环评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20:早期介入原则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参考答案:D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达标预测采用数学模式法
  B.高速铁路项目声环境影响达标预测采用专业判断法
  C.跨大江桥梁项目对水文情势影响预测可采用物理模型法
  D.乡村公路项目对生态影响预测可采用类比调查法
  解析:专业判断法是定性预测评价方法,声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定量预测评价的方法,如数学模式法。
  参考答案:B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不包括(  )。
  A.人群健康
  B.水土流失
  C.人文景观
  D.文物古迹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3: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选项B属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参考答案:B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信息中,不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信息告知的内容是(  )。
  A.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
  B.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因素及影响后果
  C.项目拟采取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D.项目获得公正支持和反对情况的统计说明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3: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参考答案:D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措施论证的内容不包括(  )。
  A.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
  B.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C.拟采取措施的达标排放可靠性
  D.拟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的可靠性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4: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内容包括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选项D安全生产措施的内容显然不属于环保措施论证的内容。
  参考答案:D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跟踪监测计划的内容不包括(  )。
  A.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现状监测
  B.项目污染源监测
  C.项目生态影响监测
  D.项目社会环境影响监测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4:结合建设项目影响特征,制订相应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跟踪监测计划。选项A属于现状监测内容,不属于跟踪监测计划的内容。
  参考答案:A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不包括(  )。
  A.资源能源利用
  B.项目投资收益
  C.环境管理要求
  D.生产工艺与设备
   解析:考环评,清洁生产的6项指标是高频考点,必须乱熟于心。技术方法和案例考试都会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内容。这6项内容,可以简单的归纳为“2个要求、 4项指标”。2个要求是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4项指标是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废物综合利用指标。
  参考答案:B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同一建设项目多个方案进行比选的内容不包括(  )。
  A.工艺装备
  B.工程规模
  C.产品质量
  D.环境承载力
  解析:产品质量对环境不产生影响。其余3个选项,都与环境影响关系很大。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36:建设项目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在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多方案同等深度的比选。
 11、某新建项目排气筒距自然保护区边界2km,估算模式计算的Pmax=9.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解析:大气评价工作等级,除了要符合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43的评价工作等级表的要求外,还要符合7个规定,具体内容详见教材。这些规定中比 较重要的内容,徐颂老师曾经有过总结:“一路超高害,一般不低二”。“一”指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路”指城市道路;“超”指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 准;“高”指高耗能的多源项目;“害”指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这些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是不能低于二级的。本题的自然保护区是一类环境空气功能 区,虽然Pmax=9.5%<10%,但是也不能低于二级。
  参考答案:B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内容不包括(  )。
  A.排气筒几何高度
  B.排气筒烟气抬升高度
  C.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D.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45点源调查内容包括:排气筒几何高度;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烟气出口速 度;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点源的调查内容,是 高频考点,必须熟记。今年技术方法的多选题也考了相同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B
  13、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进行冬、夏季二期监测,评价区域冬、夏季主导风向分别是东北、东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冬、夏季监测应分别在项目(  )方向上加密布点。
  A.东北、东南
  B.东南、东北
  C.西北、西南
  D.西南、西北
  解析:在监测季节所处主导风向下风向加密布点。
  参考答案:D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的气象观测资料是(  )。
  A.评价范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
  B.评价范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C.评价范围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D.评价范围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资料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50: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三级评价不需要调查选项B、C、D。
  参考答案:A
  15、某二级大气评价项目位于山谷,最近的地面气象站位于平原,距项目52km,最近的高空气象监测站距项目75km。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应调查地面气象站近5年至少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B.应调查高空气象站近5年至少1年常规气象探测资料
  C.应调查地面气象站近5年至少3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D.应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解析:选项A、B、C的时间均不符合二级评价要求。
  参考答案:D
  16、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的叠加影响是(  )。
  A.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B.预测值和所有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C.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叠加
  D.预测值和同一点位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P56: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参考答案:C
  17、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可用于交通线源影响预测的是(  )。
  A.估算模式
  B.ADMS模式
  C.AERMOD模式
  D.AERMOD模式
  参考答案:B
  18、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面源中心为起点确定
  B.应采用确保厂界监测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排放多种污染物的不同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排放多种污染物的同一无组织源,只计算其中一种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解析:选项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污染源中心为起点确定;选项C,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的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计算;选项D,应分别计算并取最大值。
  参考答案:B
  19、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报告书不需要提供的附图、附表是(  )。
  A.基本气象分析图
  B.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C.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解析:导则与标准教材(2012版)P59:报告书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