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 考呗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报名时间 > 北京 >

小康之治的北京样本 | 回天社区:睡城苏醒 城市蜕变(最新发布)

蚂蚁考呗网     [ 2020-08-08 ]   点击次数:

昌平区发改委回天专班

林萃路北延的开通,对周边路网“减负”效果已经显现。

对于31岁的赵凡来说, 变了样的回天是置业的优选。

不只安居,还乐业。居民需要工作,回天开放更多职位;年轻人怀揣梦想,回天提供创业基地。

这些年,被改变的不只是职住不均衡,还有无数普通又特殊的城市青年。从654栋无所依傍的楼,到四通八达的路,越来越多的“赵凡”在这里落地、生根。见证苏醒,见证蜕变。

· 林萃路的温度 ·

早上9点,早高峰的13号线人声鼎沸。

地铁桥下,一条宽阔的三车道,偶尔有一辆车飞驰而过,与桥上的人潮拥挤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就是北京市昌平区刚刚开通的林萃路:从回龙观出发,沿着林萃路一路向南,终点是北五环林萃桥。这条全长仅7.6公里的城市公路,连接着北京最大的居住社区回天地区和主城区,担负着86.3万人出行的重任。

“头一次这么快!”赵凡向北京商报记者感叹。

以往,7点一刻出门驾车去国贸,“大概9点前能到公司,路况好一些的时候,还能赶到公司吃个早饭”。

6月30日早晨7点一刻,赵凡依旧准时驾车驶出小区,这一次他没有同往常一样,直走驶入京藏高速,而是在岔路口左拐,驶入了一个小时前刚刚开通的林萃路。“这条道路刚刚开通,很多人还不知道,路上车也很少,50多分钟就开到了国贸!”赵凡惊喜地说道。

林萃路,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

京藏高速40%的分流,7.6公里的长度,14年的工期。林萃路从来不是一条简单的路,而是一个起点,回天蜕变的起点。“除非动了林萃路,我才相信回天计划是动真格的。”这是长年流传在回天地区的一句话。

林萃路建设难,难在哪?还是用地的老问题——拆迁。与早年黑泉路上的“最牛钉子户”相比,五星啤酒厂才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没有人能想到,这一公里的停工,居然停了11年。拆迁之外,横穿13号线的施工难度也是个大问题。今年1月22日,地铁13号线西段曾短暂停驶8天,在此期间,1100名工人昼夜不歇,这才成就了如今的林萃路。

除了林萃路,回天地区最受欢迎的交通路线非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莫属了。

作为超大型居住社区,回天需要更多的路、更多的车,但同时,这里有更多的人,也需要更多的人情味。

蓝天白云,塑胶车道红绿相间,微风吹来,元气满满的一天,从骑行开始。全长6.5公里的自行车道,慢行,赏景,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森林之中,寻找一种原始的呼吸方式。

“做这项研究和规划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可以提供骑行速度更快、更安全的自行车通行空间,解决回龙观及上地地区的出行痛点;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专用路的建设带动沿线自行车网络通行条件的整体改善。”自行车专用路规划师团队表示。

对于快节奏生活驱使下的都市男女来说,慢行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完善,更是整个城市的浪漫与温情。

· 大社区的“针线活” ·

修路架桥,建学校,盖医院,配套硬件可以解决社区生态中的大问题,但大而全的框架之下,总有许多看不见的“鸡毛蒜皮”,需拿着绣花针细细缝补。

电梯总坏怎么办?乱停车堵住了小区门口怎么办?物业不作为怎么办?

党支部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共同发力,霍营街道华龙苑北里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王翠娟揭开五方共商社区治理的玄机。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华龙苑北里的中地草坪上,一群人围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水管。这天正是华龙苑北里接入市政水的日子。

2005年创建的华龙苑北里原是通过自备井供水,然而自备井早已塌方,水泵也时常跳闸。可当下新建小区普遍使用的是水质优越的市政水。

华龙苑北里为何没有接入市政水?看似是居民用水的小问题,北京城30年变迁的轨迹伏延其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国有土地开始流转、中央文件明确“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市场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北京房地产市场也现出了苗头:市区改造,人口外迁。与此同时,一栋栋经济适用房在彼时的北郊、南郊拔地而起。

而那时的北郊正是今日的回天。高楼平地起,而高楼之外,是农田,是荒地,出门没公交,看病没医院,甚至连小区供水都是由开发商自己打井。

回龙观64个小区的自备井由此而来。

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大自然的馈赠却并非取之不竭。随着北京城地下水位的下移、水质的变化,自备井已经无法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