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公司职员,有一子。
案例介绍:求助者出生在农村,曾因家庭负担过重被亲戚家抚养。一直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很自卑。求助者学习成绩优异,考上省城的大学。上学后人生地不熟,经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经常一起聊天,产生了依恋感。毕业后求助者又与他偶遇,觉得很有缘分,便很快结婚。丈夫比她大十三岁,因无稳定工作,婚后生活比较拮据。后来为生活琐事经常发生争执。丈夫脾气暴躁难以沟通,还经常打骂她甚至怀疑她与别人有暧昧关系,认为儿子也不是自己的。常常半夜两三点才回来,还经常发火。总认为求助者看不起他,并限制她的活动。求助者除了去公司就是回家,每晚丈夫半夜回来还要吵闹,最近三周睡眠质量差,白天还要继续工作。这使她极度痛苦,经常胃疼。已经无心共同生活下去,但又觉得孩子还小,担心孩子今后的成长。为此,度日如年,有时甚至觉得还不如死了。不知该怎么办前来求助。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性格柔弱,内心焦虑,情绪低落。谈话发现其思想单纯,心理活动与实际年龄不附。
多选:22、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躯体症状包括( )
(A)心慌 (B)失眠
(C)胃痛 (D)消瘦
多选:23: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
(A)害怕 (B)抑郁
(C)恐迫 (D)焦虑
多选:24、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包括( )
(A)丈夫打骂 (B)童年经历
(C)孤身在外 (D)家庭关系
多选:25、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 )
(A)性格因素 (B)认知因素
(C)同乡较少 (D)生活拮据
多选:26、该求助者的特点包括( )
(A)生活条件拮据 (B)严重人格障碍
(C)存在认知错误 (D)社会功能受损
单选:27、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精神类疾病 (B)严重心理问题
(C)躯体性疾病 (D)一般心理问题
多选:28、在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中,求助者方面的因素包括( )。
(A)咨询动机 (B)职业特征
(C)合作态度 (D)文化特征
多选:29、在本案例中商定咨询方案内容应该包括( )
(A)咨询目标 (B)咨询地点
(C)咨询方法 (D)咨询时间
单选:30、本案例近期咨询目标可以是( )。
(A)增加睡眠 (B)完善性格
(C)减轻痛苦 (D)心理成长
多选:31、本案例远期咨询目标可以包括( )。
(A)增加睡眠 (B)完善性格
(C)减轻痛苦 (D)心理成长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4岁,外企高级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办公室位于写字楼二十二层。去年5月12日他正在电脑前处理文件,突然觉得屏幕有些晃动,后来桌子椅子都剧烈摆动。此时,有人大喊:“地震了!”求助者不顾一切地随着慌乱的人群往楼下跑,很长时间才跑出大楼。随后觉得心慌、双腿发软,不知道是怎么跑下来的,后迫不已。后来听到四川地震的消息,更是心有余悸。虽然知道余震不会比主震强烈,但求助者上班后,一坐到电脑桌边就觉得心慌,烦躁不安,总觉得会发生危险,会被困在这个大楼里,担心自己无时间逃生,越想越难受,必须马上找人说话心里才忠实。上班只能勉强处理一些联络协调等事务性工作,以至需要处理的文件越压越多。开始还能找别人帮忙,时间长了也不好总麻烦别人。非常苦恼,非常着急,因而前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敏感胆小。四年前曾晕倒过一次,事后并未查明原因,为此担心害怕,觉得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死去,近期经常借故不到办公室。
多选:32、对该求助者较为恰当的态度包括( )。
(A)无条件尊重 (B)热情
(C)积极的关注 (D)共情
单选:33、对该求助者社会功能的判定是( )
(A)没有受损 (B)轻度受损
(C)中度受损 (D)重度受损
多选:34、该求助者的特点包括( )
(A)有对特定场景的回避 (B)个性敏感
(C)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D)曾经患病
多选:35、对该案例还需要了解到的情况包括( )。
(A)求助者成长史 (B)求助者的家庭情况
(C)负性生活事件 (D)求助者的工作状况
单选:36、该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是( )。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夸大与缩小
单选:37、按照埃利斯的ABC理论,该求助者的C包括( )。
(A)发生地震 (B)个性敏感
(C)曾经昏厥 (D)胆小怕死
多选:38、按照埃利斯的ABC理论,该求助者的A包括( )。
(A)担心害怕 (B)不能工作
(C)焦虑烦躁 (D)无安全感
单选:39、对该求助者恰当的咨询目标是( )。
(A)恢复正常工作 (B)积极应对危险
(C)改善焦虑情绪 (D)努力克服胆怯
多选:40、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谈话的关键包括( )。
(A)对求助者进行教育 (B)促成求助者开朗
(C)接受求助者的反应 (D)暗示求助者悲观
多选:41、对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咨询方法包括( )。
(A)合理情绪疗法 (B)放松训练
(C)阳性强化疗法 (D)脱险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