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简答题某电视机生产厂区建造一座四层电视机仓库,2023年3月该厂区安全管理部门对厂区联合大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1)仓库占地面积9600㎡,长度120m,宽度80m,每层层高5m;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每层划分8个防火分区,包装采用纸箱和聚氨酯泡沫,体积占电视机体积的1/3。
(2)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构件均采用不燃材料,防火分区划分采用3.00h的防火墙,疏散楼梯、楼板、楼梯间以及前室的墙耐火极限均为1.00h,柱、梁、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00h,其余建筑构件符合规范要求。
(3)仓库共设置4部敞开式楼梯间,分散均匀布置,由于货物需要运输,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设置宽度为10m防火卷帘,防火分隔部位长 40m;仓库首层外门采用折叠门。
(4)仓库内首层设置值班室和宿舍,采用耐火极限1.5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并采用乙级防火门与仓库相通。
(5)仓库内共设置8台货物运输梯,每层设置叉车方便搬运,货梯兼做消防电梯,货梯井壁与电梯门耐火极限均为2.00h。电梯轿厢尺寸经测量为 2100mm×2450mm,入口尺寸为750mm;消防电梯开关设置在前室内,距消防电梯水平距离2.1m,高度为1.5m。
仓库内设置了消火栓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部门工作人员对各系统进行测试,均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该仓库耐火等级设计是否正确?
2.指出该仓库建筑构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3.指出该仓库占地面积、安全疏散以及防火卷帘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方案。
4.指出该仓库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5.指出消防电梯设置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暂无进入在线模考
1.
(1)仓库火灾危险性为丙类2项。
(2)仓库耐火等级设计正确。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3.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1.5 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根据《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
5.2.1 下列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1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厂房;
2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每个防火分隔间建筑面积大于3000m²的其他多层丙类仓库;
3 Ⅰ类飞机库。
2.
(1)防火分区采用3.00h防火墙划分。
理由: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2)楼梯间以及前室的墙耐火极限为1.00h。
理由: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楼梯间以及前室的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3)柱、承重墙耐火极限为2.00h。
理由: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柱、承重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50h。
3.
(1)仓库占地面积存在问题。
整改方案: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仓库首层外门采用折叠门存在问题。
整改方案:更换为卷帘门或者推拉门,设置在墙的外侧。
(3)设置防火卷帘存在问题。
整改方案:防火分区之间全部采用防火墙分隔。
4.
(1)值班室采用耐火极限1.5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理由: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类仓库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2)仓库内首层设置宿舍。
理由: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
5.
(1)货梯井壁耐火极限为1.00h。
理由:电梯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消防电梯轿厢入口尺寸为750mm。
理由:轿厢的净入口宽度不应小于800mm。
(3)消防电梯开关设置在前室内,距消防电梯水平距离 2.1m,高度为1.5m。
理由:消防电梯开关应设置在距消防电梯水平距离2m范围内,高度在地面以上1.4m~2.0m之间的位置。
【解析】根据《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6465-2021
5.2.2 消防员电梯的轿厢尺寸和额定载重量宜优先从
GB/T7025.1-2008中选择,其轿厢宽度不应小于1100mm,轿厢深度不应小于1400mm,额定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见0.2。
轿厢的净入口宽度不应小于800mm。
5.8.1 消防员电梯开关应设置在预定用作消防员入口层的前室内,该开关应设置在距消防员电梯层门入口水平距离2m范围内,高度在地面以上1.4m~2.0m之间的位置。消防员电梯开关应采用附录G规定的标志进行标示,并清楚地标示所对应的消防员电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某综合楼,呈正方形,地上10层,层高4.5m,地下三层,层高3.3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000m,室外地面标高为-0.6m,顶层屋面设置建筑面积为580㎡净高为3m的辅助用房。沿建筑东侧布置进深6m的裙房,裙房共4层,与主体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该建筑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均为4m,最大坡度为6%,南面与东面直接利用消防车道作为消防救援登高操作场地。综合楼主体东侧15m处为40m高的办公楼,西侧10m处为10KV预装式变电站。
该建筑地下各层建筑面积均为10000㎡,地下一层为大型超市,划分为5个防火分区。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平均划分三个防火分区。地下三层为设备用房与汽车库,设备区域建筑面积为1800㎡,单独划分一个防火分区,汽车库区域平均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设备用房均靠外墙设置,其中包括消防水泵房、油浸变压器室、燃油锅炉房。设备用房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隔墙和1.5h楼板与汽车库分隔。汽车库内最远点至最近人员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为65m。
地上主体部分各层建筑面积为10000㎡,各层平均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裙房各层建筑面积为5000㎡,各层均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裙房首层、二层和三层均为商场,四层为餐饮、KTV、电影院、健身馆、儿童游乐场。电影院内设置两个建筑面积为600㎡的大型观影厅,其余均为380㎡的小观影厅。KTV每个厅室在30㎡-200㎡不等,其中两个200㎡厅室中间采用耐火极限为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位于疏散走道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12m。裙房内两端靠外墙各设置一部封闭楼梯间。
该建筑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相应的消防设施,其商场内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装修。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建筑的建筑高度,确定建筑耐火等级,并简述理由。
2.指出该建筑总平面布局存在什么问题。并简述理由。
3.判断该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是否符合要求,并简述理由。
4.指出该建筑防火分隔存在什么问题。并简述理由。
5.指出该建筑平面布置存在什么问题。并简述理由。
6.指出该建筑安全疏散存在什么问题。并简述理由。

2某城市开发区新建一座黄酒厂(原料筛选车间),地上3层,地下1层,标准层建筑面积为5000㎡,层高4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
-0.20m。第三层布置有冷藏库,建筑面积2500㎡,环境温度维持在2℃。整个建筑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其中冷藏库采用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其余部分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干式系统串联接入到湿式系统中。整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建筑屋顶设置有高位消防水箱,水箱的最高水位标高+18.00m。地下一层为水泵房及报警阀室,水泵房内单独设置系统喷淋泵,采用离心式水泵,一用一备,设计流量均为20L/s、扬程为40m;报警阀室内分别布置有1个干式报警阀和1个湿式报警阀,报警阀室采取了保温防冻措施。
考虑喷头能够及时受热开放,而且喷头开放后的洒水能够覆盖起火范围,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K-ZSTX80-57℃型喷头,其余全部采用EC-ZSTZ80-68℃ Q5型喷头,并均设置了符合要求的备用量。
施工单位进行系统安装调试,当系统处于伺应状态时,发现如下情况:
(1)湿式报警阀阀后压力表显示正常,但阀前压力表显示无压力。
(2)干式报警阀上的自动滴水阀滴漏不止。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该建筑中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验收前检测,检查内容如下:
(1)系统组件,包括喷头、空压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组等的功能检测。
(2)系统的功能检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该建筑各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火灾危险等级。
2.该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件设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提出整改措施。
3.该建筑供水设施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说明理由。
4.干式报警阀自动滴水阀滴漏不止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简述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控制启泵的测试方法。

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大厦,建筑高度110m,地上26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45600㎡,地下一层为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及汽车库,地下二三层为汽车库,地上一至四层及裙房为大型商场,五至二十六层为写字楼。该大厦的所有权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刘某,物业公司为其下属的公司,主要负责人为赵某。物业公司主要承担该大厦整体的消防安全管理,赵某为该大厦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2022年3月,七层某公司员工吴某,不慎将烟头扔至窗外,未熄灭的烟头落到五层外部的平台上,引燃了树叶等杂物,进而引燃大厦外墙保温材料,火势沿着外保温向上蔓延,同时部分房间起火。火灾发生后,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迅速启动灭火和应急预案,确认大厦内所有的声光警报器报警,确认消防水泵及喷淋系统的启动状态。大厦相关人员及时组织人员疏散等,因平时重视消防演练及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厦内所有人员有序疏散至安全地点。据统计,此次火灾过火总面积15500㎡,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无人员伤亡。
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令第61号),该大厦灭火和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  )。

A.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B.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C.大厦平面布置图
D.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E.消防安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