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
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类事件或某类人的一般性规定,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1)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2)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7.经济特区法规
经济特区法规是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制定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的法规。经济特区法规是我国地方立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8.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示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
[金题展示]
下列关于规章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B.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C.部门规章不应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子以公布
D.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
[答案]C。
[同类题目训练]
1.法律渊源的含义是指( )。
A.表现形式
B.起源
C.逻辑结构
D.体系
2.下列选项中,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 )。
A.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B.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C.本行政区域内民营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本行政区域内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下列法律渊源按照效力高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B.法律、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D.宪法、行政法规、法律、地方性法规
[题点拓展]
法的效力层次
法的效力层次就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各种法的渊源中,由于其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不同,各种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个法的效力等级体系。在法学理论中,法的效力层次有时也被称为法的效力等级,或法的效力位阶。我国正式法的渊源的效力层次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宪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效力次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对同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