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 考呗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报名时间 > 上海 >

互联网亲吻上海:在互联网下半场,上海是主战场(最新发布)

蚂蚁考呗网     [ 2021-05-09 ]   点击次数:

编辑 | 饶霞飞

曾经被认为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上海,如今在互联网未来发展版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将是互联网下半场的主战场。

4月26日,天猫宣布正式启动“天猫上海中心”,天猫美妆事业部、运动户外事业部和消费者策略中心等团队将首批入驻。“上海离品牌更近,把团队搬过来,有利于彼此的沟通和合作。”一位接近天猫的人士介绍,很多国际大牌、老字号和新品牌都聚集在上海。天猫与商家之间的沟通会,也经常在上海召开。

抖音、快手的动作更快。4月15日,快手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达成战略合作。据悉,快手将在上海建设商业化区域运营中心。更早之前的2月份,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字节跳动正筹备将包括北京团队在内的抖音电商业务总部整合落地至上海。2020年7月,字节跳动曾表示,未来3年拟将上海员工增至2万人

大厂的动向,也会影响人才的流动。

2020年,不少北漂的互联网青年,就痛下决心选择奔赴上海。在他们眼里,上海不仅是下一轮的互联网掘金场,也是能为他们提供安定下来的保障——上海户口。

任豪是勇闯上海滩的一个代表,去年,他收到商汤科技的邀请,薪资涨幅50%。与此同时,他还手握多家上海互联网公司提供的offer,薪资涨幅都在20-50%之间,其中包括小红书、B站和抖音的上海岗位。任豪认为,现在上海的互联网就业岗位,要比北京更有诱惑力,前景更大。于是,他放弃了在北京积攒了十年的人脉,前往上海。

离开北京前往上海的远不止任豪一个。早在2019年,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显示,从北京流出的互联网人才依然选择了在一线城市找工作,流向上海的人才占比为21.9%。

上海缺乏互联网基因,其实是一个误解。源头是2008年,上海政府曾反思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像马云这样的人,没有在我们这儿(上海)成长?”后来,因为大众点评、饿了么相继被收购,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说过一句话,“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经媒体报道后,加深了这个印象。

事实上,上海曾是互联网最活跃的城市,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同一时间陈天桥与梁建章在上海分别创立了盛大与携程。从创立到上市,携程用了4年,盛大用了5年。几年后,另一位上海男人——江南春,创立了分众传媒,只用了2年,就上市了,这样的发展速度哪怕在今天也堪称传奇。后来,从创立到上市不足3年的趣头条和拼多多,也都是上海的互联网公司。

上海也一直很重视互联网的发展,数据显示,从1999年-2015年,上海的互联网投资规模,虽然不如北京,但比深圳、杭州、广州之和还要多。

如今的上海,也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如拼多多、Bilibili、小红书、趣头条、商汤科技、哈啰单车、阅文集团、喜马拉雅、盒马鲜生等公司,仅仅因为没有诞生“BAT”、“TMD”,上海被误解至今。

众所周知,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产生了三大机会: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商品服务的连接,对应崛起了腾讯、百度、阿里三大巨头,以及美团、滴滴、字节跳动等新贵。

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按王兴的说法,发展方向是上天入地全球化,这正好与上海的优势相匹配,上海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强大的金融行业、先进的制造业、还有很好的零售消费和潮流文化,这些都是互联网下半场竞争的要点。过去几年,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游戏电竞、社区电商和产业互联网也是上海的重点发展方向。

近两年,造车成为新的风口,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场,而上海已经初步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也就是说,进军新能源领域,上海就是最佳合作城市。

据未来汽车报道,如今的上海,坐拥着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北方有众多主机厂和零部件巨头盘踞的嘉定汽车城;南面有特斯拉凭一己之力带起的临港新贵;西面有财大气粗的恒大汽车和台积电等关键供应商;东面则是以上汽通用为中心成熟的产业片区,以及具有半导体技术优势的张江高科技园区。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前往“上海滩”寻找新机会,这也会给上海带来更多的活力。人口的增长就是一个明证,2019年,上海的总人口为2428.14万人,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是1900万。

如果说,上海曾经对互联网发展有过失落,那么,现在机会来了。对上海互联网行业来说,这是一个迟到的春天,也是积蓄了多年的一次井喷。数据也在印证这种说法,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1-10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上海互联网行业收入以同比增长37.1%的增速,超越浙江、北京、江苏、广东,居东部地区第一位。

互联网亲吻上海:在互联网下半场,上海是主战场(最新发布)

人才流向上海

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宽松的人才吸引政策,是上海抢人的利器。据公开数据,2017-2019年,上海连续三年都是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

几乎是因为同样的理由,程序员任豪和新能源汽车工程师张掖,先后从北京来到上海。

“不想留在北京了。”这是任豪在社交媒体上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最后记录。

评论责编::admin
广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