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线南 · 新国门 · 河畔洋房】
北京的南方
中国分南北,北方有底蕴,江南有生活。北京也分南北,北城奔工作,南城爱吃喝。地理似乎有一种神奇力量,越「南」的人,生活气越温热。
北京南城,不光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是一个文化概念。划分南北的那条界线,看得见的是长安街,看不见的是北京生活气。从前,北城住达官贵人,南城住普通百姓;现在,北城是金融街CBD,南城是牛街菜市口。南城,最是那京华烟火,是又贫又垮塌的北京腔,是胡同馆子的芝麻酱+涮羊肉,是前门大栅栏淘货,天坛陶然亭遛弯儿,是《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与冬阳骆驼队,是大张伟、杨幂、冯唐挂嘴儿的「您别忙活了」……
对北京人来说,南城是一个情感深重的称谓,从口中吐出这个词儿,会有一种霜晨月夕的沧桑感。
——京味作家 肖复兴
南城,就是北京的底色。在这个容易焦虑的庞大帝都,好在有南城,能让人喘气痛快、内心踏实,家住南城!说起都觉得亲切。若没了南城,北京就没有了童年,若少了南城,北京就少了烟火气儿。
有一种生活,叫北京南城,今儿,时差岛邀您去南城歇会儿
北京南城在哪里?
现代北京,东西城区更重要。但老北京城,重南北而轻东西,原因很简单,皇帝喜欢面南而君。老北京城像一个「凸」字,老南城就是「凸」的底座儿,是垫在皇城下面的一块基石。若没了这块基石,大北京,谁托得住啊。
狭义的南城,是老崇文区+老宣武区,身份证号码110103+10104的「北京原住民」。一条长安街、一根中轴线一横一竖,把北京切成田字格长安街以南,都叫南城。
今天,南城变大了95.5倍,泛指长安街以南的北京5大区,原宣武区+原崇文区+丰台区+大兴区+房山区,3392km ≈全北京1/5;人口约576万≈全北京1/4。
南城,老北京人的地界儿
北京城,诞生于南城。3000多年北京城的历史原点,就在南城,战国时期,燕国都城以今南城广安门为中心。辽、金、元、明、清北京是多维时空的重叠,南城则是叠得最厚的那一片地界。各朝代首都的地理重叠区,都落在南城。
甚至,人类的原点之一也在南城。距今7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人,祖籍大南城。再甚至,连街巷都是爷爷辈的。北京最古老的街道——三庙街,建于唐代,千余年来没有变动。老墙根街形成于辽代,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北京8千条街巷中的「老祖宗」。
所以,南城的古迹遗产扎堆。建于唐代的法源寺、白云观、建于契丹年间的牛街礼拜寺,建于辽代的天宁寺塔、报国寺,建于宋朝、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建于明朝的天坛......北城是皇家,南城是百姓的,论文化遗迹的质量与数量,南城远远比不过北城,但论年龄,南城更老,包浆更厚。
北京天坛,世界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北京正阳门,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北京城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门
北京永定门,北京外城的「正门」,寓意为「永远安定」
北京法源寺,清乾隆题词「京城第一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