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北京会是什么样?
文 | 马亚轩律师15010621932
(01)
17年“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这个规划基本是按xi14年2月和17年2月两次视察北京时的指示定的。
这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官方、最全面的北京未来规划。
(02)
18年北京市政府就根据规划发布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
以后类似无数小的方案恐怕会提上日程。
假如这个规划会被执行下去,直到2035年。
北京会是什么样?
我们需要更准确预知北京的未来,城市的大趋势一定会多少影响个体的小未来。
(03)
废话不多说,开始上热菜。
一、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的未来会以为各个领导机关、国际外交为中心发展。
并会以更大范围的空间布局支撑国家政务活动。
北京不是经济中心,所以很多制造业,包括高端制造业的生产加工环节会持续大范围遭到排斥。
如果你恰好从事这个行业,就要小心了。
北京是文化中心,所以,北京未来会对电影、音乐等文化产业重点扶持。
如果你恰好从事这类行业,那你可以考虑来北京长远发展。
二、2035年,北京总人口在2300万人以内。
北京是以水定人,根据可供水资源量,2300万刚好够喝,还有余剩,人多了,没水喝。
因此,2035年,北京总人口会在2300万人以内。
其中,城六区(东西城,朝海丰石景山)人口在1085万人左右。
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则是承接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
如果控制人口规模呢?
第一,以房管人、以业控人。
限购了,你走了;房贵了,你走了;公司搬走了,你走了……
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都是调控人口规模的好手段。
总之,目前大约有一百多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远离北京。
第二,加强户籍管理,落户基本靠积分。
从政策趋势来看,北京户口获得难度不会走低。因此,那些有望得到京户的朋友,务必珍惜机会。
积分一定要重视,以后不管你重视不重视,这个数字以后会大概率影响到你的方方面面。
第三,人口调控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完不成挨收拾。
所以,你不用担心北京的人口会控制不住。
第四,提高劳动生产率。
2020年北京要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约23万元/人,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数字的低端产业大概率会被淘汰。
(04)
三、北京会持续“用地紧张”。
20年全市建设用地在3720平方公里以内,2035年会控制在2760平方公里。
还要保障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因此,北京在可预见范围内不会大规模搞建设建新房。
二手房买卖会成为常态。
四、走向高端的二环里(东西城)。
第一,二环里是展示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为安全起见,会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第二,二环内未来不新增大型医院。
老医院会在外围地区建新院区,压缩核心区内门诊量与床位数。不信你看天坛医院。
第三,取消所有批发市场。
昨天,住丰台的同事告诉我,因为疫情,她小区边的市场一夜之间消失了,我告诉她这与疫情无关。
第五,实行最为严格的建筑风貌管控。
控制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与第五立面等各项要素,逐步拆除与古都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城中心那些胡同会不会拆迁,你想吧。
第六,城市天际线塑造。
为了让城中心能看到北部及西部壮丽、连绵的山峦背景及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
会严格控制浅山及山前地区建筑高度与体量。
(05)
五、走向国际化的中心城区(朝海丰石景山)。
第一,降低人口密度。
2035年目标是1.2万人/平方公里,现在这个数字是1.4万人。
第二,总建筑规模不增反降。
建设用地2035年减到818平方公里,现在是860平方公里,不增反降。
可想而知,四大中心城区的房价。
第三,严控100米以上的高楼建设。
特别是加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筑高度管控。
第四,未来在中心城区,你不会看到。
占道经营(摆地摊)、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经营,区域性专业市场,地下空间,群租房,物流仓库。
第五,未来在中心城区,你会看到。
没有围墙四通八达的街区制小区,更多的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总长500公里的人工景观河道,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通风廊道。
(06)
六、前途无量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
第一,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会陆续搬迁,目标是带动50万中心城区人口疏解。2035年常住人口为130万人以内。
第二,会建设七横三纵的铁路网,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去哪都方便。
第三,与廊坊北三县交通上会互联互通,各方面联系会更加紧密。
七、北京西北郊县的定位——大绿洲。
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未来是北京的沙尘暴防护区、水源保护区。
会重点发挥自然山水优势和民俗文化特色,促进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07)
八、生活更加便利的北京。
第一,以后北京会保障无京户随迁子女接受9年义务教育。
第二,大学、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会向社会开放。
第三,社区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会被鼓励发展。
第四,北京会持续发力控制汽车数量,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
第五,发展自行车。
构建连续安全的自行车网络体系,创造不用开车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绿色交通环境。
到2035年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12.6%。
第六,改造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建筑节能改造、养老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补建、加装电梯、增加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