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们完成首根基础桩沉桩工作,截至目前,海上区域工程两个施工标段已完成基础桩沉桩23根。”集团旗下江苏新能位于南通如东县的海上风电场,正在“追风掣电”。据江苏新能海力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保洋介绍,虽然一季度寒流天气影响较大,但项目还是在今年2月完成首台风机吊装。
确保江苏能源安全,除了速度,更需要品质。来到射阳港电厂百万千瓦煤电机组扩建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片忙碌景象。“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6亿元,拟建设百万千瓦清洁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省国信集团射阳港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江表示,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江苏“十四五”期间用电增长需求,改善与增强江苏电网调峰能力。
而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项目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累计开展调研40多次,仅调研报告就形成60多份,组织技术交流60多次,并完成设备选型报告25份。
碧海蓝天,先保护才能再开发
一系列数据,见证了江苏加快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力度。2020年,江苏煤炭消费总量比2016年降低3200万吨以上,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2020年的54%,江苏逐步形成以煤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与此同时,清洁能源替代进程加快,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1%,比“十三五”初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提升至307亿方,比“十三五”初期提高4.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方面,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升至3496万千瓦,五年增长370%。其中,并网光伏项目总规模为1684万千瓦,占江苏电力总装机的11.9%;海上风电装机573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一。
“目前,江苏能源资源进入定位重构期,能源需求进入深度调整期,能源流向进入分区优化期,低碳能源进入加速提升期。为实现减排降排、加速绿色发展,面向‘十四五’,江苏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蓝色能源,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调整用能结构;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社会综合能效水平。”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引人关注的是,以省国信集团为代表的主要参与者,还肩负着保护与开发并举,既要全力以赴践行省能源安全战略,又要为老百姓守住碧水蓝天的重要使命。记者则在一系列项目的走访中,发现二者已经实现了齐头并进。
抽水蓄能电站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平衡新能源电力的措施之一,在江苏实现“3060”双碳目标大背景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对灵活性电源的需求也将愈发迫切。为此,国信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拟选址连云港市后云台山,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工程地质条件优良,是江苏省内最优抽水蓄能电站站址。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约71亿元。建成投产后,对优化江苏电网电源结构和灵活调整能力,促进区外来电以及风、光等新能源消纳,保障田湾核电安全,助力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由于选址涉及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省国信集团更加专注于“先保护再开发”,在生态环保方面下足功夫,一直致力于促进景区生态环境改善与品质提升,以及林业生产与防火减灾等,从而最终获得国家林草局的相关批复。
无独有偶,省国信集团射阳港电厂百万千瓦煤电机组扩建工程从规划之初,就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并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同时,项目还采用先进的二次再热技术,供电煤耗仅264克/千瓦时,能源利用率高,各排放指标实现超低近零排放。业内人士认为,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江苏煤电高质量发展,推进煤电绿色智慧、综合复用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