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二战以后,出现整合趋势(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两大传统学派有明显分歧,被称为第三势力(2)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开始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3)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大脑机能定位。
4、研究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不能简单的做因果联系,但可以坐因果假设)(2)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种类:口头、访谈法、书面、问卷、心理量表法。事先列好提问的问题或提问的提纲;问卷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具体而不能有暗示,不能让调查对象难以理解或产生歧义(3)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以期发现影响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4)实验法: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因变量:(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额外变量:除自变量之外的一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