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某教师通过摩擦起电、验电器等实验,使学生对电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与电有关的现象。比如,灯泡发光、静电现象等。有谁知道电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茫然,无人应答。
教师:其实在各种复杂的与电有关的现象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本质。今天我们学习最基本的电磁规律——库仑定律。
教师:在18世纪,库仑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这一规律。同学们,告诉老师库仑定律的形式是什么?
大部分学生纷纷说出了正确答案。
一学生喊道:老师,我懂了,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非常类似。
教师:你才预习了一节,就轻易下结论。
紧接着教师写出了库仑定律的形式,讲解了电荷的概念并布置了几道练习题。
问题:
(1)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2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教学思路,使学生对点电荷有深入的认识。(18分)
(2)教学思路: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以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并将棒靠近纸屑、头发或其他轻小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发现摩擦过后的棒会吸引轻小的物体,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电荷。
①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硬橡胶棒或玻璃棒带了电,或者说它带有了电荷。由此引出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作摩擦起电。通过小实验引入本节的课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
②两种电荷: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人手,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气球为工具,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及现象分析,学生可以知道由于摩擦,气球带电,因此可引发学生猜想,由于气球带电,故两个气球弹开。
根据学生猜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讨论。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硬橡胶棒、玻璃棒、毛皮、丝绸)。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互相排斥)
b.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互相排斥)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靠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互相吸引)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的,由此引出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并且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得出正负电荷的相关知识。
根据实验现象以及概念介绍,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电阻R消耗的功率变为2P
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2u
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0.5i
D.通过电阻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
最新试题
如图 6 所示,整个空间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足够长的绝缘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实冷实滑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粗糙,
如图5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6 个质点 abcdef,一列简谐横波以10m/s 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
一定质量的***,经历了如图3 所示的变化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缺图
如图2所示,p为偏振片,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 (用带有双箭头的实线表示)。用下列四种入射光束照射 P时,***是( )。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展示了如图 1所示的内容,该内容最适合帮助***是(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电场线”的内容标准为“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的一幅v-t图像如图所示。任务:(1)这个图像表示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案例:下面是实习教师讲授高中物理“弹力”一节课,以及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讨论的片段。问题:(1)写出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错
案例:为了解学生对洛伦兹力、电场力的掌握情况,某教师设计了若干测试题。其中一道计算题及某学生的解答如下。问题:(1)请指